趙春山觀點:「兩會」之後的中國─內政疲軟,外交抵禦美國圍堵

2024-03-21 07:10

? 人氣

兩會之後的中國,對內提振經濟成長不易,對外則要突破美國的圍堵。圖為兩會開幕,北京人民大會堂前的迎賓隊。(AP)

兩會之後的中國,對內提振經濟成長不易,對外則要突破美國的圍堵。圖為兩會開幕,北京人民大會堂前的迎賓隊。(AP)

今年全球有76個國家進行領導人或國會改選,中共雖然沒有選舉,但本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俗稱「兩會」),必然會產生外溢效應,影響世界局勢。本文從內政與外交兩個層面分析中共今後走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內政篇─達成5%經濟成長目標不易

在內政方面,經濟是優先課題。「兩會」的主要任務是為疫情後的大陸經濟找出路。實際上,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確立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大原則,用來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希望「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

因此,大家特別關注今年中共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根據大陸學者的解讀,其中釋出了加大宏觀調控力道,以提振經濟決心的信號,包括:(1)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定為5%;(2)採擴張性政策基調;(3)積極擴張財政政策;(4)續降準及降息;(5)擴大內需;(6)提升新質生產力;(7)強化資本市場穩定性;(8)改良房地產政策;(9)提振民營經濟信心;(10)高水準對外開放。

李強坦承達成5%經濟成長目標不易;但如果降低目標,又會進一步削弱信心。從驅動中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出口和投資)來看,加強信心誠然有其必要性。

首先,房地產危機讓民眾消費疲軟的情況在中國大陸隨處可見。影響所及,大陸去年底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就年減0.3%,出現長期通貨緊縮的警訊。

其次,去年全球主要經濟體GDP成長率處於2.5%至3%區間,全球貿易增長低迷,海外對中國製品需求疲軟。在西方國家央行積極抑制通貨膨脹以削減開支後,中國出口成長也跟著放緩。

最後,投資成為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去年2月16日中共《求是》雜誌刊出習近平在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講話,習強調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託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要把優質存量外資留下來,還要把更多高質量外資吸引過來,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一是擴大市場準入;二是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三是有針對性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習近平也利用去年11月在舊金山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發出招商引資的呼籲。

但外資顯然對中共政經體制缺乏信心,拜登政府對中科技圍堵及祭出投資禁令,促使以美國為首的外資,基於安全考量紛紛撤出中國大陸。

自助人助,中共宣布今年將發行一兆人民幣之特別國債救急,而且特別用於習近平強調的推動「新質生產力」改革。這項改革計劃係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綠色低碳技術為代表之新技術與數智化機器設備、數智化勞動者、數位基礎設施、海量數據、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緊密結合之生產力新形態。

經濟「穩增長」是為了「保就業」,這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去年大陸青年失業率飊破20%後,官方暫停公布數據。各級政府2023年度為支持民眾就業、創業,花費了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預期達成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左右,就業目標為1200萬人以上。

強國必須強軍,中共今年軍費增速維持7.2%不變;但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這次「兩會」上釋出了最新的軍事訊號,指出「要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經濟發展,提升經略海洋能力。」目前台海、南海情勢緊急,大陸海權專家分析,這是解放軍應對近中期海上戰事的策略,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近戰可久,遠戰當速,就近而捨遠。」

美國海軍官方簡報顯示,中國大陸的造船廠產能,已經超過2320萬噸,這是美國海軍產能的232.5倍。美軍同時預估,到了2035年,解放軍的現役艦艇數量將增加120艘,來到475艘。此外,根據港媒《南華早報》近日報導,大陸江南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已同時開工了新型核子動力航艦。

中共強化海上力量不應止於軍事考量,還有經濟和外交的意義。眾所周知,南海領土爭議隱含了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資源的爭奪;所謂「艦砲外交」,意味著海軍己成為中共實施對外政策的重要工具。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並未討論外界先前猜測的重大人事任命案,例如,沒有提出接替王毅的外長人選;去年12月被任命的國防部長董軍,也尚未被任命為國務委員。

在北京的中國兩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強。(AP)
習近平集黨政軍大權,二號人物的總理角色也被削弱。圖為北京的中國兩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強。(AP)

對於中共無預兆地打破30年慣例,取消今年和未來幾年總理在人大會議閉幕後召開的記者會,引起各種揣測。BBC駐北京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分析,此舉將被解讀為在習近平進一步擴權之際,中國第二號人物的影響力被進一步削弱。

其實,習近平集中共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已是無庸置疑。在今年「兩會」期間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更進一步提供他權力的「法理化」基礎。修訂的第一原則就明白表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把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貫穿修法全過程和各方面。」國務院則被定位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馬克斯主義者普遍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本文特別關注「兩會」後的大陸經濟情勢變化,以及它對中共政治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

外交篇─美國總統大選前「圈點打圓」避免衝突

今年中共「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涉及外交部分,強調「宣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以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切實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這段話是重申中共堅持多邊主義,促進國際政治體系多極化的一貫立場;至於中共外交工作的重點,則詳見於中共外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首先,王毅認為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環境,中共將堅定做這個世界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中共「為促進國際團結合作採取中國行動,為化解各種危機挑戰提供中國方案,為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中國貢獻。」王毅的說法是在彰顯習近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希望國際社會認清中共成為一個崛起大國的現實,理解中共外交與其他大國外交的不同之處。

其次,王毅在記者會上提到目前全球的一些戰爭熱點問題。談到以巴衝突,王毅認為「國際社會必須緊急行動起來,將立即停火止戰作為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將確保人道救援作為刻不容緩的道義責任。」

俄烏戰爭拖了兩年,拜登針對普丁政敵納瓦尼在獄中死亡,於2月24日宣布對俄進行新一輪大規模制裁,但預期不會奏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羅斯去年國庫收入創下新高,賣出原油狂賺了370億美元。談烏克蘭危機,王毅表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就是為止戰和談鋪路架橋。」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美聯社)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密集出訪。(美聯社)

談朝鮮半島問題,王毅認為這個問題延宕多年,是因為「冷戰殘餘猶存」。他開出的藥方是大陸提出的「雙軌並進」思路和「分階段、同步走」原則;但王毅警告「誰要借半島問題開冷戰對抗的倒車,就要承擔歷史責任;誰要破壞地區的和平穩定,就會付出巨大代價」。

在王毅的談話中,中美關係仍是中共外交的「重中之重」。中美於去年APEC會議期間達成發揮大國責任、管控分歧等共識,並進行一聯串高層互訪,但雙方的戰略對抗態勢,並未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王毅重申習近平提出的中美關係三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王毅認為「這既是對中美關係半個多世紀經驗教訓的總結,也是對大國交往規律的把握,應當成為中美雙方的共同遵循和努力方向。」

目前中美關係顯然未隨中共的主觀意願發展,王毅也就此「四問美國」:第一,美國如果總是説一套、做一套,大國的信譽何在?第二,美國如果一聽到「中國」這兩個字就緊張焦慮,大國的自信何在?第三,美國如果只讓自己保持繁榮,不允許別國正當發展,國際公理何在?第四,美國如果執意壟斷價值鏈高端,只讓中國停留在低端,公平競爭何在?

王毅提出的「四問美國」,印證了大陸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概括的中美「五大矛盾」:身分矛盾、力量對比矛盾、政治制度矛盾、文明矛盾和種族矛盾。金燦榮認為上述矛盾許多是長期性的,要解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靠中國自身的發展。短期內,中共面對的是美國總統本月7日在國情咨文中所提:經濟上,美國「反對中國不公平經濟行為」;地緣安全上,美國「將為台海和平穩定挺身而出」。

美國對中共的高科技管制,最近引發外界關注。美國眾議院在本月13日通過法案,要求TikTok(抖音)在165日內與大陸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剝離,否則將頒布禁令。中共對此表達不滿,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聲稱:「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將美國置於公平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立面。」

中共視「台灣問題」為「核心利益的核心」,王毅在記者會上強硬表示:「縱容支持台獨就是挑戰中國的主權」;他甚至對「統一台灣」意有所指地說:「大家遲早會看到一張國際社會遵守一中原則的『全家福』照片,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中共也視南海為其核心利益。中共與菲律賓近期針對南海島礁主權紛爭不斷。越南身為聲索國,也藉機插上一腳。越南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希望各方克制,防止局勢升溫」。越南曾多次指責菲方侵占仁愛礁。王毅在記者答問中說:「奉勸某些域外國家不要成為南海的攪局者或肇事方。」中共的政策是與東協國家共同努力,爭取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今年適逢美國大選,「中國議題」必將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競爭的籌碼。中共關切選情和選舉結果對中美關係造成的衝擊,因此選前對美採「圍點打圓」的策略。中共避免與美國爆發衝突,但藉機在對外關係上「廣結善緣」。

王毅特別強調中共與俄羅斯的關係,認為「中俄雙方打造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冷戰舊時代的大國關係新範式」。今年是中俄關係建交75週年,雙方還將共同舉辦中俄文化年。俄方今年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中方也將在下半年接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習近平日前致電勝選總統的普丁表達賀意,而普丁則投中共所好,特別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反華國家在台灣周邊進行挑釁,對華實施制裁等企圖必將以失敗告終。」

中共對美國的盟友也展開外交攻勢。王毅談中歐關係時說:「放眼全球,只要中歐互利合作,陣營對抗就搞不起來。只要中歐開放共贏,『逆全球化』就不會得勢。」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於17日至21日先後訪問紐西蘭與澳洲。這是中共外長時隔7年再次訪問這兩個國家,將拉開中共與兩國今年高層交往的序幕。尤其是,中澳關係在經歷多年的外交僵局後,近期有逐漸回暖的跡象。王毅此行可望送上大禮,取消澳洲葡萄酒高關稅徵收。中澳加強關係,對美國以圍堵中共為目標的印太戰略,無疑是一項挑戰。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分別為中共「兩會」後的內外政策走向:「內政篇」和中共「兩會」後的內外政策走向:「外交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