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觀點:美國太空企業整併潮初現端倪

2024-03-03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灣不能不參與國際太空領域的快速發展,因為這是未來發展無限的產業之一。(AP)

作者認為,台灣不能不參與國際太空領域的快速發展,因為這是未來發展無限的產業之一。(AP)

最近美國亞馬遜集團創始人貝佐斯在最高點出售大量自家股票,變現了80億美元,大家都欽佩他眼光好,賣到高點時機恰好。但最近另外消息傳出才知道,他大賣股票的原因所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與美國民間太空公司整併活動開始,以及美國政府委託民間太空公司進行太空任務之加強,也展現出美國在太空領域加大投資,以與中國積極的太空發展行為抗衡有關。

貝佐斯在2000年時創立一家「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該公司業務範圍與伊隆馬斯克的SpaceX一樣是發展民用太空運載火箭,也研發次軌道飛船與軌道飛船,能自己設計、研發、生產重型運載火箭。2015年該公司生產出BE-4軌道運載火箭,也生產太空無人飛行器,順利飛到超過100公里卡門線,速度達3馬赫。

2016年1月22日藍色起源New Shepard Rocket火箭成功發射(NASA)
2016年1月22日藍色起源New Shepard Rocket火箭成功發射(NASA)

2016年1月22日,藍色起源公司成功發射亞軌道火箭新雪帕火箭(New Shepard Rocket),將載荷順利推升至太空後,火箭段順利返回地面降落。該公司在德州有自己建設的太空發射場,但是在佛羅里達的卡納維爾角甘迺迪太空中心也有該公司的大型廠房用來裝配大型火箭以供發射。

藍色起源公司的New Glenn火箭組裝中(SpaceX臉書粉絲頁)
藍色起源公司的New Glenn火箭組裝中(SpaceX臉書粉絲頁)

該公司目標是2024年進行登月計畫,以新開發中的BE-7氫氧發動機,用來推動新格倫(New Glenn)火箭,將月球登陸器投送到月球上。

2024年1月8日,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組之「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新火神半人馬火箭升空,該火箭就結合使用了兩台藍色起源公司的BE-4火箭助推器,進行商業化登月任務,順利將美國Astrobotic公司的Peregrin月球登陸器與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學生團隊製作的五個月球探測機器人送入太空並將前往月球登陸。Astrobotic公司預計在2024年稍晚,委託SpaceX將另一個登月登陸器送上太空。Astrobotic, Inituitive Machines, Firefly Aerospace等美國民間公司登月之動作都受到NASA的背後經濟支持,並以此累積行動之經驗。

在ULA使用藍色起源公司的火箭助推器之後,2月底進一步傳出藍色起源有意收購ULA聯合發射聯盟的消息,貝佐斯出售Amazon股票變現的80億美元,以及未來可能繼續售股變現籌措資金,就是為了併購打造一個更強大的美國發射公司,挑戰SpaceX目前獨占太空產業鼇頭的態勢。

而面對被購併命運的ULA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 ULA),其實並不是市場菜鳥,它是一家由美國幾個最大的軍工複合體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與其子公司們於2006年共同組成的太空發射公司,一度承擔最多美國政府的太空發射任務,包括美國國防部、美國太空總署NASA等之軍事與科研太空發射任務都由其壟斷性包攬承接,該公司擁有擎天神號運載火箭(Atlas)、火神半人馬星火箭(Vulcan Centaur)、三角洲Delta-2型運載火箭、三角洲Delta-4型運載火箭,業界估計倘業務打包出售,約可賣到20億至30億美元。

聯合發射聯盟之火神半人馬火箭於2024年1月8日之發射(Friends of NASA臉書粉絲頁)
聯合發射聯盟之火神半人馬火箭於2024年1月8日之發射(Friends of NASA臉書粉絲頁)

在2016年以前,該公司一度壟斷了所有美國政府的太空發射任務,直到2016年,美國政府與SpaceX公司簽約委託發射衛星與其他飛行器後,該壟斷局面才算是結束。但ULA仍然是美國政府太空發射任務的台柱之一,持續不斷進行太空發射。到2023年底結束時,該公司一共進行過155次太空發射,成功率100%,並將價值超過700億美元的衛星資產送入地球軌道。

墨西哥大學生開發的登月機器人(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特種儀器實驗室發布)
墨西哥大學生開發的登月機器人(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特種儀器實驗室發布)

2004年1月8日凌晨,ULA發射新型火神半人馬座火箭,將若干商業載荷、ASTRABOTIC公司發射的遊隼任務一號(Peregrine Mission 1)登月探測器、美國空軍軍事載荷、若干NASA科學實驗與5具由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特種儀器實驗室(LINX)大學生組成的團隊開發的登月機器人發射升空。

Astrobotic公司私人登月企圖的產物「遊隼任務一號(Peregrine Mission 1)」後來因為探測器引擎出現問題而告失敗。其實這次計畫也是NASA重新登月之Artemis計畫中的一環,NASA藉由商業委託民間公司先進行無人登月之探測計畫來對月球大氣層、月表、土壤、登陸地點等進行先期探索,累積更多資料與經驗後,就可以增加屆時NASA登月一次成功的經驗。

奧德修斯號月球登陸器成功登上月球(SpaceX臉書粉絲頁)
奧德修斯號月球登陸器成功登上月球(SpaceX臉書粉絲頁)

後來NASA與Intuitive Machines公司合作製作的另一架月球登陸器奧德修斯號(Odysseus)就委託SpaceX在2024年2月15日從佛羅里達發射,稱為1M-1號任務,2月22日順利登上月球表面。看來NASA多方押寶的策略也是成功了,NASA支付1億1800萬美元給Intuitive Machines公司的代價看起來也十分合理。雖然是民間的力量,但美國的月球登陸器確實再度登上了月球,承繼了1972年阿波羅載人登月計畫結束後之餘緒,繼續往建立月球與火星殖民地的夢想邁進。

此外藍色起源公司也參與美國新一代太空站設計計畫,在這計畫上的合作夥伴乃另一家美國太空公司賽拉太空公司(Sierra Space)。

賽拉太空公司生產之充氣型太空站(賽拉太空公司官網)
賽拉太空公司生產之充氣型太空站(賽拉太空公司官網)

賽拉太空公司設計生產一款吹氣膨脹型模組太空站,該公司採用一種材質堅韌的ILC Dover紡織品,將太空站外殼送上地球軌道後,將模組太空站充氣膨脹,可以得到比平常金屬外殼製作的太空站更大的空間。賽拉公司估計只要發射三個這樣的模組,就可以取代目前的國際太空站空間。未來該公司將設計更大的模組,光一個就可以擁有1400立方公尺的空間,十分寬敞。不過當然這外表的材質能否抵禦太空輻射、光線、太空微塵之衝擊等,正在繼續測試評估中。

由於擔憂國際太空站退役後無以為繼,美國的NASA已經在2023年底開始向民間太空公司徵集下一代太空站的計畫,目前NASA支助兩個團隊設計新一代太空站,一個是賽拉太空公司與藍色起源公司共組的團隊,另一個是Voyager Space與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合組的團隊。另一家AXIOM太空公司則是規劃在國際太空站除役解體後,將可用的部分拉出來另外維護運作成一個仍可運行的太空站。

已經可見國際太空站不久之後的解體對於美國帶來的壓力,畢竟再不想出辦法,在國際太空站解體後,軌道上可就只剩下中國的天宮太空站了,這對美國的面子簡直就過不去,當初冷戰時候比不贏蘇聯還有得說,今天要是連中國都比不過,美國真的可以回歸閉關鎖國的年代了,說什麼世界超強,都名不符實了。

賽拉太空公司與藍色起源公司設計中的軌道珊瑚礁太空站(Space.com)
賽拉太空公司與藍色起源公司設計中的軌道珊瑚礁太空站(Space.com)

賽拉太空公司與藍色起源公司計畫一起製作「軌道珊瑚礁太空站(Orbital Reef)」,這計畫受到NASA的支持,作為2030年國際太空站退役之後,美國可能採用的長期運行軌道太空站選項之一。

美國NASA藉由將太空任務外包商業化,讓民間太空公司各出心裁、百花齊放,各種創意與節省資源的作法不斷出現,比起NASA把所有事情拿來自己做的方式,顯然效率更高,花費更少,這與美國近幾十年來將製造業轉移、委外的作法是一致的。

但是攸關軍事與重大國家利益的事務,太過依賴外包並非好事,尤其是構建與國家政策相關的國防機密裝備與設施,還是必須由體制內的人與裝備來做才能放心,因此才有所謂的美國太空軍想向SpaceX購買幾支獵鷹火箭的完全使用操控權,用以發射美國機密國防載荷之事發生。

美國在太空中有什麼機密,無非就是太空軍事化方面的武器設備輸送,其實地表上的糾紛與意識形態之爭在太空中也無法避免,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國家為一個陣營,中國拉攏一些專制獨裁國家如委內瑞拉、伊朗、埃及等另為一股勢力,俄羅斯是承繼蘇聯太空事業但衰弱得多的另一股勢力。  

可以想見在人類日益活躍進入太空的時代,未來在太空中的航行,美國太空船遇到中國或俄國的太空船,一樣必須以敵人相待,而不是以同為地球人為傲而親近。

美國的太空任務既然民營化,台灣很可以利用該機制來推升自己的科學技術,比如直接報名美國AXIOM太空公司的太空人計畫,送台灣籍的太空人上太空。2024年1月18日SpaceX的龍飛船與獵鷹火箭就接受AXIOM公司委託,將4名太空人(分別為美國、義大利、土耳其、瑞典國籍)商業載送到國際太空站去體驗一下,順利成功,每人收費5,400萬美元。台灣出不起這個5400萬嗎?一次送幾位上去都不是難事,其實這事情道理就是,我買不起一艘造價幾十億美元的郵輪,但我只要買得起幾千美元的票就行了,一樣上去體驗一番不是嗎?太空船與國際太空站也是,贊助些經費,我派人上去體驗微重力漂浮,那我們國家也有太空人了。

另外中國在地球軌道計畫效法星鍊計畫一樣擬放上二萬多枚衛星,作為反制,台灣完全可以效法,自製或委請美商製作遙測衛星、代為發射至地球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緊盯著中國軍事基地的一舉一動。

現在SpaceX獵鷹火箭發射一公斤載荷到太空的成本已經低到只有1600-3000美元,多做幾十顆立方微衛星,具備遙感、雷達、氣象功能,分佈在地球軌道,台灣不但可藉此加強自己國防預警功能、可以組成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甚至可以架設自己的太空望遠鏡。你以為很難的事情,現在其實就是花錢都能夠解決的事情。

中國的吉利汽車公司,在2024年2月3日商業委託長征-2丙運載火箭以1箭11星方式,將吉利集團的「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軌」的第二批11顆衛星打上軌道,加上原先已在軌道的9枚衛星,吉利集團已經可以實現全球衛星定位、通訊、遙感等天地一體的各種智能服務提供的基礎,等於一個私營汽車公司搞出中國除北斗定位系統外的第二套衛星定位系統,連通訊、遙感等通常是國家才能進行的衛星布設,他一家私營企業全幹完了。可以見到製作衛星、發射衛星、運作衛星這些事情,未來跟買輛車一樣簡單的,早不是以前想像的複雜國家工程。

台灣不能不參與國際太空領域的快速發展,因為這是未來發展無限的產業之一,也或許會是台灣代工產業的下一個超級明星產品也說不定。就像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自動化農漁業、5G、物聯網等等,台灣未必要跑在最前面或者出那個鋒頭,但是要讓所有國家在發展太空產業時,都必須來台灣買晶片、機器零件,甚至是機床,這才是台灣的商機所在。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近期出版之《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一書部分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育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