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馴服利維坦」與馬英九的「海棠血淚」

2024-01-31 07:00

? 人氣

雖然拜登政府多次承諾無意改變中國體制,但因美中貿易戰的持續拉鋸,迫使中國為發展經濟而不得不在系列強硬「試錯」之後,重新尋求中美關係的相容與緩和,並試圖重塑國際形象可信度。譬如,為挽留外資,中國近日不得不宣告取消外資持股限制。這是對WTO協議條款出乎意料的急逆遵守,雖姍姍來遲,卻意味著經濟領域成為倒逼改革、擴大開放的最後有效空間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針對中國大陸四十年來「摸著石頭過河」、不敢全然拋棄意識形態的保守思想機制,台海關係的穩定互信,則能為海峽對岸的大陸提供最為親和的精神鼓勵與可見性目標。面對其仍然普遍存在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等傳統農耕性情感疑慮,傳統國民黨人亦因終結帝制、改造民國等長期艱苦卓絕之努力,能提供歷史性的期待與共情、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蔣經國生命後期大力推行的民主化改革之中,其中一個巨大心願是以此推動大陸的民主化;並預計在不久之將來,以「民主、自由與均富」之「一國良制」統一中國。儘管歷史長河迂回曲折,兩岸各種實力也在不斷發生動態變化,但在鄧小平首創的「一國兩制」被空前質疑破產的當前,蔣經國1987年針對其所回應的「一國良制」,顯然於歷史進程中證明為目光長遠的普世策略。

考察馬英九執政路線,其從未改變「一國良制」的整體立場。2021年其認為香港的局勢變化表明「一國兩制已走入歷史、宣告死亡」,而美國科技鉅賈、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所提議的「臺灣特別行政區」則為「一國兩制、無法接受」(2022)。在2018年《經國先生與我》之專題演講中,其盛讚蔣經國「長於威權時代,卻能突破自身局限而親手終結威權時代」,因而「開5000年實踐民主的先河」,最終「為歷史、為中華民國、為臺灣留下最動人、最持久的貢獻」。

由此可見:馬英九前總統在大選訪談前就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的論斷,既是和葛來儀(Bonnie Glaser)等美國漢學家一樣,基於當前美中關係及台海現實的客觀判斷,亦是對蔣經國政治遺產的一貫性忠實繼承,其中更不乏充滿悲憫與希冀的深厚人性。

2017年曾向習近平公開喊話「一國良制」的哈佛法學博士陳長文先生,亦曾在《兩岸的理性與感性》一書之中公開宣導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的「批評之前的假設的同情」。而馬英九在訪談中的說法,不啻為傳統國民黨人心懷兩岸蒼生、忠於中華民國憲法的「海棠血淚」,亦是面對對岸威權政府最大善意之引導與激勵。

備戰的世界,美國能否確保臺灣安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