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對中國施壓斷交 如何看待「零邦交」?

2024-01-26 21:00

? 人氣

去年,台灣立委便據此表達批評,指出即便是財政窘迫的希臘,在2021年的「政府開發協助」佔比都能達到0.12%,是台灣的三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當時回應稱,台灣直接援助的國家多是邦交國,今後若要擴及到非邦交國,台灣派遣的技術團組及人員進去總是會遇到政治阻礙。吳釗燮還說,除了外交部之外,台灣的教育部等也有援外計劃,但這些就不算在「政府開發協助」當中。

台灣政治大學黃奎博告訴BBC中文,未來賴清德政府不大可能在兩岸關係上「回到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或『九二共識』」,「因此台北在外交上面對來自北京的各種制肘和打壓,估計會比蔡政府更大」。

黃教授分析稱,未來台灣新政府能做的戰略,首先是邦交國持續經援,甚至跟中共比價碼,希望能留住邦交國;再者是倚靠美國及其若干盟邦,對於中共外交勢力持續擴張的憂慮感,「讓它們出面加碼,游說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不要變心。」

蔡孟翰則強調,未來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台灣是否能持續跳脫政治色彩較重的「統獨」或「邦交」問題,持續和其他國家及國際社會維持友好的互動。「​​台灣在許多國際場合、或在其他國家中,還是以政治實體的姿態和他國進行互動。 並非邦交國減少就絕然『港澳化』」。


台灣外交演變:從「烽火外交」到「外交休兵」

NY - JUNE 9 1995: Cornell University President Frank H.T. Rhodes (L) and Taiwan's President Lee Teng-Hui (2nd L) wave to members of the media as they enter a dinner in honor of the Taiwanese leader 09 June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Ithaca, New York. Lee's wife, Lee Tseng Wen-Fui (2nd R) and Rhodes wife, Rosa (L), joined their husbands at the celebration. Lee is currently on a five-day visit to Cornell, his alma mater. AFP PHOTO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BOB STRONG/AFP/Getty Images)
AFP
李登輝破例獲簽證訪問美國時,北京強烈不滿。

可以說,台灣的外交政策受到國際政治環境、區域安全格局、兩岸關係、台灣內部民意以及總統政治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自從1996年李登輝當選台灣首任民選總統以來,台灣外交方向屢有變動。

台灣四任民選總統的外交主軸如下:

李登輝「務實外交」(1988-2000)

1989年,時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訪問新加坡。新加坡以「從台灣來的李總統」來稱呼他。根據李登輝基金會表示,當時李登輝總統返台後表示:「本人雖不滿意,但是可以接受。「在此種情況下,我們不需去計較名稱,而來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有分析評析稱,這是李登輝擔任台灣總統期間(1988-2000年)務實外交(Pragmatic Diplomacy)的精髓,亦即「頭銜可以妥協,場域可以多元,路線可以迂迴」地與世界各國往來。

「務實外交」強調經濟實力對外交的重要性,並推動經濟發展與外交政策的密切結合。透過加強經濟實力,台灣能在國際上更有發言權。

陳水扁:「烽火外交」(2000-2008)

HOUSTON, UNITED STATES: Supporters of Taiwan's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hold up posters and signs and wave the Taiwanese flag outside the Post Oak Doubletree Hotel in Houston, TX, 02 June 2001 while protesters were kept across six lanes of traffic. Chen Shui-bian arrived in Houston from Honduras, the final stop in a five-nation Latin American tour, for a weekend transit stop in the USA.
Getty Images
陳水扁曾經過境美國訪問拉丁美洲。

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北京對於「台獨」派的陳水扁有所忌諱,加上中國崛起世界舞台,美國政府及西方資本大舉投資中國,北京更有底氣以「一個中國」限制台灣外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