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對中國施壓斷交 如何看待「零邦交」?

2024-01-26 21:00

? 人氣

天母使館特區外觀。(資料照,顏麟宇攝)

天母使館特區外觀。(資料照,顏麟宇攝)

「慢走不送!」這是台灣許多網民在上周台灣大選落幕後不到48小時,太平洋島國諾魯(Nauru)就宣佈與台北再次斷交後的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外交部批評北京打壓台灣,許多台灣輿論則表示毫不在意這些小國同台灣的往來如何。

就連在野黨國民黨,一反過去批評台灣總統蔡英文兩岸關係處理不好,才導致北京施壓邦交國與台北斷交的論述,此次也罕見地批評北京,稱其在此刻就策動邦交國與台北斷交的做法,「國民黨難以認同且難以接受」,國民黨聲明還認為中南海「不應在此時縮減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

面對台灣再一波的斷交風暴,譬如另一個太平洋島國吐瓦魯(Tuvalu,吐瓦魯),也揚言該國在本周選舉過後可能重新審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許多分析因而稱,北京在台灣大選剛落幕即刻策動諾魯與台北斷交,讓還在選舉激情中的台灣民眾深感不滿。因此,台灣民眾不分「藍綠」,罕見地展現團結,將炮口一致對外。除了批評北京之外,台灣人對於許多邦交國以借貸金額與台北談判深感無奈。

「諾魯,全世界有誰聽過這個國家?誰在乎他們?」,「不接受金錢勒索!」許多台灣網友在社交網站上紛紛留下評論。

但是,台灣輿論自嘲的「凱子外交」,亦即政府過去的「經援外交」是否已經告終?台北能否承受邦交國「清零」的代價?這將如何影響台灣的國際地位,在北京壓力下台灣如何突圍?

國際關係學者、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告訴BBC中文說,台灣民眾因為「被迫習慣」沒有正式外交管道、無法參與主流國際組織的困境,再加上一些政黨過去一直宣傳「邦交無用論」,所以這七年多來誤認為邦交可有可無:「這些邦交國(教廷國除外)都需要台灣的經濟技術援助,依賴台灣,但台灣在主國際空間上需要這些邦交國,是台灣依賴這些國家。這其實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

不過,台灣法律史研究者、《中華民國斷交史》作者之一蔡孟翰律師接受BBC採訪時稱,建立邦交在政治層面上的意義超越法律層面。「雙方未建立友邦關係並不等同於雙方關係不佳,而邦交存在也不必然代表雙方關係良好。」

蔡孟翰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雖不佳,卻並未斷絕邦交。而台灣與美國、日本雖然沒有正式邦交關係,但近年來台美、台日關係卻有密切的互動。他說:「若所有友邦國家斷交,台灣在聯合國的支持基石就不復存在。在國際組織中聽到與台灣相關的聲音機會可能減少,但這並非代表台灣與個別國家無法繼續互動。」

蔡孟翰強調,許多國家都設有台灣「駐外代表處」,代表這些國家仍正視台灣政權的存在,並保持某程度的友好互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