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與「中國製造」脫鉤並非易事,很多時候只是徒增成本

2023-12-13 12:01

? 人氣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家Laura Alfaro和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的Davin Chor在今年8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來自中國的進口在美國進口中的佔比下降了5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美國從越南進口的價格上漲了近10%,從墨西哥進口的價格上漲了3%。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篇論文的作者指出,這些來自第三國的進口價格上漲很可能有一部分轉嫁給了購買這些商品的美國企業或消費者。

美國官員表示,他們並不是試圖讓所有美國業務都從中國撤走,他們的重點是要確保美國在電腦晶片等敏感行業有足夠的掌控力。

不過,如果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繼續嚴重依賴中國(即使最終產品在其他地方組裝),可能會使一些美國公司面臨更多的商業風險。

雖然蘋果公司一直努力擴大在印度和越南的生產,但仍嚴重依賴中國國內的生產能力。9月份,有報導稱中國已下令中央政府機構的官員不得使用iPhone手機,蘋果公司的股價因此受到打擊,此舉令投資者愈發擔憂,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這家美國公司可能在中國面臨進一步的壓力。

Allianz Research去年年底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是美國包括消費電子產品、家用設備和化學品等276種商品的「關鍵供應商」。Allianz表示,這些產品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18年的0.7%和2010年的0.4%上升到了1.3%。Allianz發現,目前美國是中國22種商品的重要供應商,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3%。

一些美國買家可能會認為,從東南亞或其他地方的中資工廠採購仍然比直接從中國那裡購買更可取。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會降低企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如果企業開發更多本地供應商來滿足工廠需求,情況尤其如此。

中國在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地擴大生產的努力可能也會受到一些限制,當地投資者和美國公司在這些地區也發揮重要作用。

2016年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開設第一家海外工廠的中國製鞋商Tang Xuehui說,他發現在那裡賺錢比在中國更難。他將此歸咎於一系列因素,包括當地勞動力缺乏積極性,工會阻止他要求工人加班,以及當地海關官員向他收取過高的費用,他說自己作為一個外國人無法輕易對此提出異議。

即便如此,他仍計劃留下來。這家位於柬埔寨的工廠有700多名工人,為包括Hush Puppies在內的美國鞋類品牌提供服務。美國客戶告訴他,他們願意承擔因工廠搬遷而增加的8%-10%的額外成本。

Tang表示,美國客戶不太在意成本,而是更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