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是「大國心態」,還是「吾皇威武」?

2018-09-15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中國政府日前在北京召開中非合作論壇,領導人習近平在會議上更稱將為非洲國家提供150億美元無償援助等宣言,儼然成為非洲國家的宗主國。(資料照,AP)

作者認為,中國政府日前在北京召開中非合作論壇,領導人習近平在會議上更稱將為非洲國家提供150億美元無償援助等宣言,儼然成為非洲國家的宗主國。(資料照,AP)

中共在北京召開中非合作論壇,世界帝國的氣象呼之欲出。習近平在開幕演講中表示,將為非洲國家「提供150億美元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提供200億美元的信貸資金額度;支援設立100億美元的中非開發性金融專項資金和50億美元自非洲進口貿易融資專項基金;推動中國企業未來3年對非洲投資不少於100億美元」。這幾項加起來多達600億美元。此外,他還宣佈「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償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這次把幾乎整個非洲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都請到北京,包括剛剛從台灣那裡撬來的三個非洲國家。這些黑人兄弟個個對他畢恭畢敬,眼睛緊緊盯著他手中的錢袋子。習近平在會上還提出所謂「五不原則」:「不幹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正是口吐蓮花,高言大志,讓西方國家甘拜下風。習近平還説,中國還希望各國都能在處理非洲事務時做到這「五不」,儼然要為其他國家與非洲的交往設定某種標凖,儼然就是非洲國家的宗主國。

《環球時報》所謂的「小農意識」與「大國心態」

許多中國民眾對習近平宣佈大手筆斥資600億美元援助非洲極為不滿,儘管中國的網路媒體在報道此消息的時候關閉了評論功能,但人們仍然想盡辦法發表不同意見,痛斥習近平是「大撒幣」(為北京罵人的土話「傻逼」之諧音)——「坐擁四千三百萬貧困人口,卻以四處撒幣為榮」、「忍不住想罵」、「打腫臉充胖子」、「就算是牲口,也要先餵飽自己家的吧」、「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四十年千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現在報恩也不遲」……還有一副對聯淋漓盡致地諷刺説,「二逼二帶終稱帝,一帶一路盡寬衣」,橫批是「萬國來嘲」。更有網友追蹤那些在各大網站上發表支持言論人物,發現大都是官方的「網路監督員」,也就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五毛」和「水軍」。如今,中共已經很難找到真心實意的、不拿錢也辦事的志願者和支持者了。

北京大學憲法學張千帆教授發文質疑説,稱既然涉及國家開支,也就是說動了納稅人的錢,這類決定就應當由全國人大(至少是常委會)討論通過。中國免除非洲對華債務,同樣也應由全國人大討論通過。所以,習近平的自作主張宣佈免除非洲各國債務並繼續援助的做法「違憲」。張教授太過善良了:習近平想讓全國人大討論通過其「撒幣」壯舉,實在是易如反掌,就如同此前他讓全國人大全票通過廢除憲法中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一樣。習近平不願這樣做,就是表明皇帝不願受憲法之束縛,連敷衍和遮掩都懶得表演一番了。換言之,就是習近平內心根本沒有把民意和法律當一回事了。

《環球時報》永遠是「跪舔」最及時的官媒,為扭轉輿論風向,立即刊發長篇社論,呼籲中國民眾應當具備「大國心態」。文章稱,「中國人還要清楚,大國一定要盡大國的義務,否則我們就不能在今天的位置上久留,更指望不了繼續往前走。因為中國還有窮人,所以對外援助就是不道德的,這種思維是小農經濟的邏輯,根本指導不了中國今天的宏大實踐。發展中國的民生只能在中國經濟和綜合實力不斷進步的大潮流中實現,而不可能是靠小算計孤立完成的。」《環球時報》在這篇社論中提出了「小農經濟」和「大國心態」這一組對立的概念。

有趣的是,號稱以「工農聯盟」為統治基礎的共產黨,其機關報卻從不把農民當人看,痛批「小農經濟」、「小農意識」,仿佛一切都是農民的錯,仿佛農民這個身份天然就更落後、狹隘等負面觀念相連,難怪北京等大城市要驅趕身為農民工的「低端人口」了。《環球時報》偏偏忘記了:一九四九年以來,農民從來都是「被折騰」的主體,毛時代的大饑荒餓死幾千萬農民,鄧時代的改革開放從某種程度上説是針對農民的「圈地運動」,受害的永遠是農民,中共居然還好意思給農民扣上「小農」的帽子?

打倒「小農意識」,樹起來的自然就是「大國心態」。《環球時報》語重心長地教育國人説,不能「小計算」,不能斤斤計較,即便勒緊褲腰帶,也要具備「大國心態」。然而,「大國心態」跟生活日漸艱難的普通民眾有何關係呢?「大國心態」不過是「吾皇威武」之墊腳石而已。

給習近平上一堂經濟學課:600億美元是多少錢?

600億美元的援助數字,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要與美國展開競爭。美國川普政府剛剛提出600億對外投資的議案提交國會審議,習近平立即拋出單單是非洲就投入600億的大計劃(根本無需經過國會審議),相比之下愛,讓縮手縮腳的美國為之黯然失色。

中非合作論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安哥拉總統洛倫索(João Lourenço)(AP)
作者認為,習近平投下的600億美元資助非洲國家計畫,是為了達到「萬邦來朝,吾皇威武」的大好局面。(資料照,AP)

600億美元這個數字,還有哪些含義呢?有網友指出,600億美元援助非洲,相當於每個中國人需要付出人民幣294.01元。不過,為了達成「萬邦來朝,吾皇威武」的大好局面,每個草民付出不到三百元,這難道是不一筆好生意嗎?如果「吾皇」因此龍心大悅,說不定會像澳門政府那樣,每人派發數千元的福利金呢。所以,大家不要捨不得三百元的「小錢」,氣量和格局不能太小,小到無法領會「吾皇」的高瞻遠矚、千年大計,而要像當年毛澤東勸誡柳亞子那樣「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說法,中華帝國從來不擅長「數字管理」,習近平亦如是,他以為長袖善舞、多錢善賈,對600億美元究竟是多少錢並無具體概念。因此,有好事者來幫他算賬:600億美元,按照當前匯率大約折合人民幣4100億元左右。若以這筆錢應付中美貿易戰,即便川普政府向所有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五千多億產品加收百分之十關稅,這筆錢足以用來補貼這五千多億的產品,從而讓中國的出口巋然不動,川普無可奈何,中國更不會因為這場小小貿易戰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

按照各省區市公佈的《2017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4100億元大於中國最窮的兩個省區—西藏和青海的GDP總和,略低於海南省GDP;而以財政收入而論,略超過西藏、青海、新疆、甘肅4省區一般財政收入之和,超過黑吉遼東三省財政收入總和的80%,接近湖南省的全年一般財政收

在中國2017年度的數字上來看,410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0.5%,相當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37%,相當於中央本級財政支出的13.73%;相當於全國財政用於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2.78倍,用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的2倍,用於社會福利支出的6倍;相當於全國財政用於科學技術支出的56.42%;用於全國職業教育的1.54倍,用於學前教育的3.47倍、高中教育的1.44倍,全國高等教育支出的95%;相當於全國財政用於全國公立醫院支出的1.87倍,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出的3.09倍,用於公共衛生支出的2.17倍;相當於全國財政用於污染防治的2.18倍,用於扶貧支出的1.26倍。

看來,若以中國國內的民生問題而論,600億美元筆錢並非「小錢」。如果把這筆錢用在教育、醫療、扶貧等急需的領域,若干多年來困擾中國民眾日常生活的問題立即迎刃而解。至少毒疫苗、毒奶粉這樣的問題不會發生;至少數十萬不得溫飽的退役老兵不會群起而維權;至少貧困人口和受災民眾可以衣食無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劇不會發生。然而,此類「小事」是習近平不屑為之的。

從大明帝國到共產帝國的朝貢體制

習近平的撒幣之舉,並非他首創,他繼承的是大明王朝的朝貢體制。美國學富五車的國防部長馬蒂斯對亞洲歷史有深刻研究,在多次公開發言中譴責今天的中國企圖恢復明朝的朝貢體制,讓亞洲國家俯首稱臣。

既然習近平不再遮掩其野心,美國政府也強硬應對。二零一八年九月四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科茨(Dan Coats)在「情報及國家安全峰會」上指出,美國「愈來愈瞭解中國的野心」,中國的野心主要在於削弱現行的國際體系,使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科茨特別提及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計劃,「表面上是推動北京與全球其他國家的外交及經濟聯繫,實際上它是一個旨在讓北京得以在全球進行軍事擴張的手段」。

自漢代以來,能否讓「四夷賓服,萬國來朝」,以及朝貢國的多少,成為衡量一個王朝合法性的重要指標。美國學者費正清(John K. Fairbank)由此提出「中國世界秩序」(Chinese world order)這一理論:一千多年以來,無論從政治、經濟與歷史發展角度而言,中國皆居於東亞地區的中心位置。在這種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中,處理與周邊地區關係,或者說與「非中原」民族之間的關係時,中國都帶有濃厚的中心主義與優越自負的色彩。「中國世界秩序」的實踐,同時具有「等級制」與「同心圓」的特質,分為中原地帶、內陸亞洲地帶與外圍地帶,由內向外擴散,並藉由朝貢制度、朝貢貿易、冊封、宗藩(內、外藩)等模式來呈現。在西方勢力進入中國以前,此一朝貢體系乃古代與前近代中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框架,為中國君主與外邦之間進行外交與貿易事務提供了實踐的範本。中國歷代皇帝藉此制度,賦予鄰邦統治者官銜與地位,確立其政治上的正統地位,外邦統治者則承認中華文明,甚至奉中國皇帝為正朔,以交換商業貿易等利益,彼此各取所需,互蒙其利。

明代是中國朝貢體系建立得最為完備的朝代之一。有明一代,朝貢國家和地區數量之多明代(到中國朝貢的國家和地區多達148個,習近平無法超過),朝貢規模之大,朝貢管理之制度化水準,為以前歷代所不及。朝廷對朝貢國採取「厚往薄來」政策,「凡貢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貨來,皆倍償其價」。也就是說,朝貢國進獻的貢物,會得到比市場價格高出若干倍的金錢回報。以龍涎香為例,此物「貨於蘇門答剌之市……一斤該……中國銅錢九千個」 ,即一斤合九貫錢。而據《明會典》的記載,朝廷給大部分朝貢國的價錢是每斤四十八貫,高出市價整整五倍有餘。

明帝國對貢品的定價還實行區別政策,比如為了在經濟上扶植弱小而「恭順」的琉球,給其貢品的定價比其他朝貢國更高。進口錫價,每斤不過五百文,朝廷給琉球的卻是八貫,高出市價十六倍。正常進口蘇木是每斤五百文,朝廷給琉球的是十貫,是市價的二十倍。胡椒在產地每斤不過十九文,運到中國的市價是每斤三貫,而朝廷給琉球的是三十貫,是市價的十倍,是產地的一百六十倍。

除了按貢物給錢,大明王朝對朝貢國還例有「回賜」,回賜之物通常都是精美的絲綢和瓷器。此外還有一個名目叫「賞」,對朝貢國的國王、官員和使臣「有貢則賞」,以表彰他們的恭順,所賞之物大都價值不菲。

大明一朝自開國之初,就陷入財政困局。陳秀變編著的《中國財政史》指出:「我國歷朝財政,第二困難的是明朝。……明朝自太祖開國至穆宗時代,外患內憂,人民痛苦,國政已瀕危難。」而朝貢貿易是造成財政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國紛紛來「貢」,其結果是明王朝「歲時頒賜,庫藏為虛」。

明朝時來華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看透了朝貢制度的荒謬真相,他認為朝貢關係的本質,「不是世界向中國朝貢,而是中國向世界朝貢」。今天,習近平又在重蹈大明王朝之覆轍:表面上,非洲列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們雲集北京,接受習近平的檢閱,滿足習近平的虛榮心;實際上,習近平向非洲各國注入的超出所有前任的援助和投資,都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並進一步蛀空中國危機四伏的財政和經濟。習近平在中非峰會上的笑容,還能維持多久呢?

*作者為旅美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