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台灣遂行地面作戰的不利因素及對策

2023-10-23 07:10

? 人氣

圖為漢光演習反登陸作戰實兵操演,圖為參與演習的捍馬八輪甲車與步兵在沙灘發動反擊。(柯承惠攝)

圖為漢光演習反登陸作戰實兵操演,圖為參與演習的捍馬八輪甲車與步兵在沙灘發動反擊。(柯承惠攝)

孫子兵法地形篇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戰者必敗」。其意思是:「原來地形之利,是用兵上之輔助要素;作戰在先知敵情以定勝算,爾後須計算地形之險阨及敵我距離之遠近,這是高級指揮官的首要任務。所以了解此道而運用於作戰,必可獲勝;反之,不知運用者,必敗而無疑」。換言之,孫子明確告訴吾人,如能適切利用地形以結合戰略戰術之運用,則必然獲勝;反之,則必然失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鑑於此,就台灣本島的地形特性來說,筆者認為爾後遂行地面作戰的不利因素在尖苗要隘!尖苗(尖山、苗栗)要隘寬約1公里餘,是南北公路、鐵路、高速公路及高速鐵路匯集的要衝,一旦遭共軍以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遠程火箭砲(衛士3型最大射程480公里、PHL-191最大射程500公里)轟擊尖苗要隘山壁造成落磐,南北交通頓時中斷,勢必導致我軍地面兵力南北分離,易遭共軍登陸部隊各個擊破。換言之,共軍若在福建平潭週邊之海峽中線附近,以海、空聯合演習直接轉為實戰攻台的方式,在火箭軍掩護下猝然發動軍事奇襲,恐將嚴重壓縮國軍應急作戰的反應時間。

基此,在「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指導下,未來台灣軍方對陸軍的應急作戰具體作法大致可以歸納幾個方面:

一、組建「空中快速反應打擊群」兵力

「空中快速反應打擊群」由直升機搭配特戰兵力組成,可發揮超越本島地形障礙的機動力與強大的火力,能迅速的在各都會區及灘岸反擊共軍。筆者規劃其總兵力約3萬人(實兵部隊)編成4個群級單位,分別擔任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等作戰區之防衛作戰任務。「空中快速反應打擊群」3萬人/500人=60個營級單位,可編成攻擊直升機營、戰搜直升機營、通用直升機營、特戰突擊營及保修營等60個單位,各群可依各作戰區地理特性及戰備任務優先等級之順序,編配適當的兵力--北部作戰區15個營、中部作戰區12個營、南部作戰區12個營、東部作戰區10個營,其餘11個營由陸軍司令部控留為戰時的戰略預備隊。

二、研練「地空快速狙擊」戰法

根據戰史的經驗得知,海島防衛作戰即使海空形勢已定,仍須經過陸上戰鬥的過程,才能決定勝負。但是,依台灣島內城鎮林立的特定地形來說,或許在後續向內陸發展的地面戰鬥,才是共軍感到頭痛的時候。因為台灣本島都會地區樓房多係五層樓以上之建築物,且樓房之間巷道狹窄,共軍登陸之戰車火砲仰角受限,無法射擊樓頂之我軍,一旦進入巷道即不易迴轉車身,極易被埋伏在樓頂或地下室之我軍狙擊,而遭到很大的戰損。因此,我地面部隊應結合攻擊直升機以飄忽不定、突然出現的「地空快速狙擊」戰法,造成共軍士兵心理緊張與窮於應付的生理疲憊,進而擊滅其有生戰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