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工廠確實正在遷移,但目的地並非其他海外國家

2023-10-16 11:00

? 人氣

即使在今天,內陸蓬勃發展的產業也往往是勞動或資源密集型或附加值相對較低的製造業,而中國的沿海地區則專注於較先進的製造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18年至2022年期間,擁有約5,800萬人口的華中省份湖北省化工、金屬和汽車等重工業產品的出口成長了一倍多,同時服裝、家具和玩具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成長了90%。

這個內陸省份的省會城市是武漢,三峽大壩就在該省境內,對尋求新基地的企業來說湖北相當有吸引力:通過公路、鐵路和河道,這裡可以通往沿海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該省有專注於技術、科學和商業的大學;全省民營部門的平均工資是廣東省的77%。

渦輪增壓器製造商蓋瑞特(Garrett Motion)於6月表示,已將武漢工廠的產能擴大50%。德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Webasto已表示,計劃在武漢建立一個全球研究中心。

中國為何能穩坐世界工廠寶座?

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對於製成品方面要依賴於中國越發感到不安,尤其是現在中國不僅提供廉價家具和玩具,還在智慧型手機、機械以及汽車銷售方面與西方製造商展開競爭,尤其是在汽車行業,中國的競爭力正不斷增強。

美國和其他國家政府都在提供補貼,以吸引更多的製造業迴流國內。它們還對中國獲得半導體等可能具有軍事用途的西方技術施加限制。

許多公司因疫情受到沉重打擊,並且因中國政府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而惶恐不安,它們正在重塑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但有經濟學家表示,要動搖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霸主地位並非易事。

2022年,中國在全球商品出口中所佔份額為14%,比2021年略有下降,而排在第二位的美國為8.3%,第三位的德國為6.6%。紐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將工廠從中國遷往其他國家對中國製造業實力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因為遷移出去的工廠仍將依賴中國供應商提供材料和零部件。

該報告的作者稱:「就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努力實現多元化的進程加快的同時,如果中國在全球出口、製造和供應鏈中所佔的總體份額繼續上升,也不足為奇。」

中國的一個優勢在於其規模。隨著日本、韓國和其他東亞國家在20世紀實現工業化,這些國家停止了紡織品或家具等產品的生產,將有限的工廠產能集中在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等更高端的產品上。

相比之下,中國在各種商品的生產製造中佔據著絕對優勢,這意味著,在中國工人的平均工資已經上升的同時,中國的工廠仍有能力壓低總體成本。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研究中國問題的首席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說:「製造業並沒有真的轉移到其他地區。從半導體到鞋子和服裝,中國生產的產品無所不包。」

中國工廠還得益於國內銀行提供的低息貸款,以及能夠提供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眾多供應商。例如,中國的物流成本遠低於印度,中國的港口和道路基礎設施也是印度難以企及的。

一些經濟學家說,所有這些都意味著,越南、印度和孟加拉國等製造業方面的後起之秀在與中國競爭時面臨巨大挑戰。

「我非常擔心這些新來者,」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駐東京的高級經濟學家Stefan Angrick說。「如何與中國的這些優勢競爭呢?」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