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工廠確實正在遷移,但目的地並非其他海外國家

2023-10-16 11:00

? 人氣

中國沿海省份仍是全球製造業的重鎮。南部的廣州和深圳、東部的寧波和上海以及東北部的青島和天津等製造業中心都位於沿海地區。在截至8月份的12個月中,這些地區的商品出口總額達2.7兆美元,約為美國、歐盟和日本同期出口額總和的一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追求更低的成本

製造業向中國內陸轉移的背後是對勞動力的追逐。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頭10年,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離開農村,到沿海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的工廠工作。

如今,這一趨勢已接近尾聲,隨著企業上演搶人大戰,沿海地區的工資已大幅上漲。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1年的10年間,廣東省民營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成長了一倍多。沿海城市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年輕的工人開始放棄辛苦的工廠工作,轉而從事服務業。

總部位於紐約和中國的時尚品牌Commerse的供應鏈主管Ray Zhou說,該公司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將生產從沿海地區轉移到中國內陸。

現在,約有一半的機器縫製工作由位於中國內陸(包括廣西和湖南)的工廠完成。他說,雖然在內陸生產服裝意味著運往美國需要更長的時間,但總體勞動力成本比廣州低約30%。

Commerse供應方工廠僱用的工人大多為三四十歲。Zhou說,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願意去工廠縫衣服。

推動企業向內陸發展的其他因素包括:尋找更廉價的廠房;沿海城市實行的更嚴格規定,目的是減少污染,或將工業區重新規劃為住宅開發區域。

利基產業有時會聚集在某一地方。安徽一個鎮專門生產刷子,而河南有一個鎮生產捲尺。山區省份貴州有眾多企業生產高品質的吉他,這裏也出酒精濃度高的白酒茅台。

中國內陸地區的優勢

在許多方面,中國的製造業遷移與二戰後美國工業活動的遷移相似,當時美國新建的公路和海運貨櫃的出現使工廠得以遷出大城市,以尋求較低的稅收和較廉價的工人。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內陸發展一直是中國領導人關心的問題,當時毛澤東開始擔心外國入侵,那時北有前蘇聯,南有正在進行越戰的美國。中國政府已推動將發電、鋼鐵和武器製造等基礎工業轉移到內陸,以便在發生戰爭時加以保護。

中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得出結論認為,這麼做基本是在浪費資源。但研究中國的歷史學者、加州海軍研究所(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副教授柯尚哲(Covell Meyskens)說,這種做法為後來的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如修建道路、學校和電網。

柯尚哲說,幾十年來,中國的中央規劃部門一直在強調創建國民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性。內陸地區「不能被當成一片可以完全放棄的鐵銹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