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茶湯味—車嬸紅茶攤:《府城一味/新版》選摘(2)

2023-10-21 05:10

? 人氣

車嬸的甘蔗,來自彰化二林。(取自謝仕淵臉書)

車嬸的甘蔗,來自彰化二林。(取自謝仕淵臉書)

一年之中大多數的時間,只要行走於臺南,一、兩個小時便常滿身大汗,此時最須來杯冰涼的飲料,舒暢一身,儲備繼續行走的體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說起臺南的冰飲,古早味紅茶堪稱頭牌,其中以「泡沫紅茶」屹立將近七十年的雙全紅茶,最為人所熟知。雙全店裡的紅茶詩寫著:「用歷史來浸,用感情來濾。」演繹了這款古早味道的濃厚人情。有時我也會在太平境教會旁的奉茶喝茶,若有餘暇就坐在亭仔腳的椅子上,啜飲一杯紅茶。有趣的是,奉茶的店裡貼了幾張雙全的紅茶詩,兩店老闆雖不同,但經營者都有文人氣質,或許也因此而相知相惜。

事實上,臺南的古早味紅茶,水準整齊,就連幾間虱目魚湯店、鍋燒意麵店供應的紅茶,味道都在水準以上。其中川泰號虱目魚湯,一杯十元的紅茶,最適合飯後來上一杯,點用之後,還是由老闆親自在你面前斟滿,好像餐後接受老闆的招待。

而我最常前往復興市場跟車嬸買杯紅茶。這間經營四十年的紅茶攤只賣紅茶與甘蔗汁,冬天會多一味龍眼干茶,有時則會有桑葚汁或麥茶。一般來說,車嬸紅茶從早上就開始營業,直到晚上還做生意,時間超過十幾小時。

我曾六點半在阿和吃早餐,看見對街的車嬸已開始忙碌。這時還沒有客人,車嬸忙著處理甘蔗汁。從削皮開始,挑除被老鼠啃咬的部分,洗淨、榨汁、過濾, 一套程序走完大概三、四小時就過了。車嬸說,幾十年來,煮紅茶、青草茶與甘蔗汁都是一個人,每天一項,三天一個循環。她經常說,時間過得很快,但其實,要成為那些可以販售的湯湯水水,前置工作往往極其麻煩。她通常晚上九點還在攤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生意。

車嬸在復興市場經營攤位,已經半世紀,市場鄰居不知換過多少輪,只有她還一直用相同的方式過生活。以攤為家,是我認識她十幾年來,最深刻的印象。車嬸所處理的的甘蔗來自彰化二林,之前則是埔里居多。紅甘蔗的莖粗皮脆,跟白甘蔗相較,水分多糖度低。

甘蔗、甘蔗汁(圖 / 取自Pixabay)
紅甘蔗的莖粗皮脆,跟白甘蔗相較,水分多糖度低。(取自Pixabay)

為何用紅甘蔗呢?她說,剛開始做生意時,白甘蔗都是用於製糖,市面上很少,市面食用甘蔗多數就是紅甘蔗。這二十幾年,市場開始供應白甘蔗。雖然甜度較高,車嬸卻不愛,她說白甘蔗膩口不耐喝。

紅甘蔗好喝嗎?車嬸的評價大致是:相對平淡,但清甜甘口,略帶酸勁的餘韻,使得味道互為襯托,流動的汁液撐開飲品的立體感。料理職人描述食物的味道,通常都有著很迷人的詮釋,那經常是直通人生味的讀解。

紅甘蔗汁,平淡而有味,如生活。

車嬸的生意不算好,有時一個小時才兩三位客人,以前大頭祥海產店還營業時,車嬸常會出手幫助忙得不可開交的老闆娘。如果沒有客人,車嬸有時就在躺椅上睡著,有時則聚精會神看著八點檔,令人覺得車嬸根本生活在紅茶攤。車嬸有空就把店開著,有次剛跟兒孫從曾文水庫露營回來,就趕忙來開店,所求已經不是多開個一兩小時,多賺一兩百元的事,而是怕熟客撲空對人家不好意思。

聽隔壁的魚壽司老闆阿雪姊說,車嬸以前相當辛苦,曾背負不小的經濟壓力,必須打拚賺錢養家。可能從那時開始,她要賺早上市場客人的錢,也期待晚上附近海產店食客的光顧,結果就是一天有一半的時間都待在攤子上。現在年紀大了,兒女也長成,肩頭負擔稍減,但三、四十年來的習慣很難改,因此就過著如同以攤為家的生活。

車嬸紅茶攤,就賣兩、三樣飲品,在手搖茶店動輒四、五十種產品的時代,可說相當特別。尤其手搖茶店為滿足客人多元需求,甜度與冰塊都能客製調整, 大家只要曾目睹手搖茶店的熟客,兩、三句行話「少少」、「半半」、「微半」、「微去」⋯⋯頃刻就將五、六杯飲料點完,同時進行甜度與冰塊量微調,商家與客人盡皆講求效率,令人佩服不已。

每杯都為現壓甘蔗原汁(資料照:華西街觀光夜市粉絲團)
車嬸認為白甘蔗相對平淡,但清甜甘口。(資料照:華西街觀光夜市粉絲團)

但車嬸的紅茶就那麼一味,甜度都已預設,約等同於「全糖」程度。我的許多臺南朋友都覺得理所當然,「那樣茶味才能被引出來⋯⋯」雖然我未能體會其中深意,但身為南部人,其實還能接受。

車嬸是怎麼說的呢?她說糖要加足,茶澀味才能被壓住,也要在適當時機加糖, 又不能加太多,以免酸味影響餘韻。對照車嬸辛苦地看守小攤四十年,努力維持家計,聽她說著紅茶的甜澀如何平衡,令人感覺似在調配人生的滋味。

車嬸的所有冰飲,都出自於親自調理,其中桑葚的處理極為麻煩。她將桑葚種在自由路一帶的自家園裡,採收與處理從不假手他人,甚至必須因此一整日無法營業,費工所得不過幾罐原汁,也只能讓她賣個幾星期。車嬸的想法很簡單, 種了桑葚,就要採收,就要熬製原汁,但如此費工能賺多少錢,是否符合成本, 她也不知道。老闆兼員工,事業、家務混在一起,讓利潤與成本的關係,有時變得很難計算。

又例如車嬸的青草茶。我起初好奇她的仙草原料購自何處,沒想到她回應,購買不划算,十餘種青草茶原料,都出自自家的兩塊農地,只有其中一種要到關廟的山裡採收。對她來說,全部的材料都不是用錢買來的,但顯然車嬸一定沒將自家種植的時間換算為成本。

白天時,車嬸的攤子,時刻都會有兩、三位,年紀也在七十歲左右的老顧客,點上一杯紅茶,就坐在椅子上彼此聊天,她們從不急著回家,議論著彼此家裡發生的事。此時,紅茶攤比所有公私立安養機構,還具備有照顧老年人的能力。車嬸的紅茶與甘蔗汁,只有一杯與一瓶兩種選擇。一杯的容量約為兩百五十CC,售價十元,對照手搖茶店動輒七百CC以上,甚至超過一千五百CC以上的胖胖杯,容量加大,售價提高,才能創造更多利潤,有時實在搞不懂車嬸是在做什麼生意。

車嬸的甘蔗汁,知名度雖不高,卻是不少名店的愛用物。有知名魚湯店將甘蔗汁用於煮肉燥飯,也有人兌成甘蔗青販售。只要稍微一想就可以知道,車嬸的甘蔗汁絕非價格嬌貴的飲品。也因為如此,每每讓人迷惘於車嬸紅茶攤成本與售價之間邏輯辯證。

我時常是在極需水分時來到車嬸紅茶攤,相當口渴,因而常問為什麼不改用大杯子,售價也可以因此提高。車嬸只說:「喝不完。」如果旁邊也有幾個阿姨,也一定急忙附和說:「對,喝不完。」她又說了些大杯子無處可堆放的理由。在一般商業邏輯下, 這些說法當然都沒道理。

對車嬸來說,使用小杯子是因為那是這群長者認可最合適的份量,是種為了老年人而存在的友善設計。

我所認識的臺南攤家,如同車嬸的還不少,生意也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做,其中更有著人情互動的深意,而這一味,正是臺南最深奧且最吸引人的味道。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南市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曾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本文選自作者 作《府城一味:時間煮字,情感入味,一起來臺南吃飯》(垂涎新版/蔚藍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