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觀點:以最古老戰術打贏現代戰爭—新台海防禦可以怎麼做

2023-09-14 07:10

? 人氣

諾曼地只是大西洋壁壘2700公里中的一個小區段,但也已經有效發揮遲滯龐大盟軍登陸的計畫目標,讓盟軍付出重大人命代價,血染灘頭,要不是盟軍以不成比例的空中與海上優勢狂轟濫炸,單要靠登陸艦艇上的人命去堆,恐怕人再多也是打不下來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此可見沿著海岸線築壘,加強工事防禦及反登陸器械設置,是確實能有效抵擋傳統登陸艦艇的登陸行為,並造成有效殺傷。台灣海岸線適合登陸的地點其實也有限,岩岸礁岩密布,登陸艦艇無法搶灘登陸,只有少數平直沙灘線或商港漁港地點較適宜登陸,只要我方預先在此類地點建立防禦工事,岸防武器全面地下化或碉堡化,配備無人攻擊機、反艦飛彈、多管火箭系統(雷霆兩千或海馬斯)、榴彈砲、機關槍甚至遙控槍塔與裝甲車輛配合,足可形成讓敵軍費盡力氣也登陸不了的阻礙。

金門、馬祖等外島都有過去戰爭留下的地下坑道與碉堡,但是台灣沿海恐怕較缺乏這樣的設施,其實興築一些土木工程並不困難,幾百年前的人都能做到的事,今天有各種機具協助,肯定是可以辦到的,要克服的只是有沒有做這事的決心而已。

2、軍事工事全面地下化

歷史上用坑道、地道戰讓敵人無可奈何,流血不止的戰例,首先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軍在太平洋島嶼如塞班島、硫磺島、關島、沖繩、台灣等地興築堅強的防禦工事,接著是越戰期間越共挖掘坑道,與美軍在叢林進行殊死戰而最後勝利驅逐美軍。到最後俄烏戰爭中在全世界眼光下發生的馬利烏波鋼鐵廠地下設施攻防戰,造成俄軍大量殺傷且耗時費力無法攻佔,都顯現出坑道戰之無窮威力。

首先講到二戰美軍在太平洋跳島戰爭中遇到的困難,主要就是當時硫磺島日軍指揮官栗林忠道不被傳統武士道精神限制,而是以完美防禦的精神進行戰前準備。他放棄在灘頭阻擊美軍登陸部隊的策略,改在硫磺島內陸山地建立防禦陣地與坑道網,試圖在美軍順利登陸,以為守軍力量薄弱、志得意滿之際發動攻擊,打美軍措手不及,戰鬥結果證明他的策略完全成功。

尤其在主陣地折缽山,被日軍打造成一個大型要塞,裡面碉堡、

地堡、坑道四通八達,工事間以坑道相連,布置360多門75厘米口徑以上之火炮,數十門迫擊砲,與高射炮、反坦克炮、機槍、火箭砲、坦克等各型輕重武器,糧食儲備足可供應4個月。

硫磺島折缽山。(作者提供)
硫磺島折缽山。(作者提供)

在整座幾乎被挖空的山裡藏有戰鬥兵員、糧食與水、燃料油料、武器彈藥等,而且可以藉由四通八達的通道隨時流動,躲避敵軍攻擊並找尋戰機。美軍對這一切一無所知,當登陸艦艇順利上岸後還以為敵軍已經在登陸前砲轟中都死傷殆盡了,結果進入內陸五百公尺後開始遭遇日軍大砲、迫擊砲與輕重機槍伏擊,造成美軍慘重傷亡。最後美軍在彈丸之地的硫磺島就傷亡達2萬6千人,其中6,800人戰死,日軍戰死2萬3千餘人。在同樣狀況的塞班島登陸戰役中,美軍陣亡近3千人,受傷1萬餘人,日軍2萬4千人陣亡,5千人自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育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