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2023-09-10 07:20

? 人氣

國共再度決定「擱置」爭議

蔣經國去世後,無論是接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李登輝,還是負責兩岸談判的辜振甫都是與中共沒有仇恨的本省人。包括焦仁和與馬英九等在李登輝、辜振甫手下處理兩岸事務的外省第二代,同樣沒有過去老一代國共鬥爭的仇恨,卻有強烈的中華民族情緒,而且他們也都留學過美國,對美國的對華政策有十分貼切的掌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比起蔣中正與蔣經國時代的黨國大老們有更高的意願開展與大陸的接觸。更何況當時多數的台灣人也受夠了兩蔣時代的「反共八股」,認為既然大陸市場已經對外開放,同文同種的台灣人沒有置身事外的理由。台灣人能夠在美國賺錢,在歐洲賺錢,在日本賺錢,在南韓賺錢,在東南亞賺錢,為什麼不能在大陸賺錢?

眼見台灣人對於與大陸的往來已經超過了探親的需求,兩岸展開事務性協商也就有所需要了。中國大陸方面,在90年代對兩岸往來的需求更是遠大於台灣,尤其是天安門事件以後,中共遭到西方國家的集體制裁,只剩下日本與新加坡等秉持東方價值的國家願意繼續予以投資。台商的資金注入大陸,無疑是一股新的活水。

既然兩岸現實上有彼此往來的需求,且美國的政策也是鼓勵兩岸透過溝通解決彼此的問題,李登輝、辜振甫還有他們手下的外省二代精英們就順水推舟開展兩岸協商。不過兩岸還是卡在彼此憲法裡的「一中」關卡,注定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彼此存在著「排他性」,如果兩岸真的要談判,就必須要回到抗戰時代那般「擱置」誰代表中國的爭議。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取自網路)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資料照,取自網路)

於是就有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個概念的誕生。與抗戰期間由中華民國代表唯一的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同時以中華民國政黨自居的情況稍微不同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在中華民國與中共兩個政權之上再創建一個模糊的「中國」框架,讓兩岸或者國共的代表能在這個框架下展開協商,於是就有了辜汪會談,還有馬英九上台後一系列緊密的經貿以及文化交流。

「擱置」不代表「解決」問題

不過就如同抗戰時國共兩黨只是「擱置」了爭議,卻沒有「解決」爭議一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沒有真正「解決」國共和兩岸之間的問題。中共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態度是只取「一個中國」,對「各自表述」的立場始終模糊。只有在國民黨執政的時候,會對「各自以口頭表述一個中國」持「擦邊球」般的承認,到了民進黨時代又全部予以否決。

顯見中共還是以黨對黨的態度在面對台灣,沒有真正承認台灣與大陸是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而在蔣經國推動了「民主化」與「本土化」之後,台灣又豈止是國民黨一個政黨所能夠完全代表的呢?「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只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默契」,並沒有民進黨的參與,又怎麼能夠讓不支持國民黨的台灣人民接受?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