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從太原五百完人祠回首八二三砲戰─黃埔走向本土化的開端

2023-08-20 07:20

? 人氣

象徵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徽,在現場更是隨處可見,自然讓民進黨的人從先天上就與「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保持距離。至於國民黨方面,則從扎根本土以及維持兩岸交流的關係出發,同樣做出遠離「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的選擇。哪怕是同樣來自山西的郭台銘,恐怕紀念八二三砲戰的熱情也是遠遠超過「太原五百完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倒是一些筆者認識的大陸人,包括一些來自中共體制內的大陸人,在馬英九時代兩岸交流熱絡的時候特別喜歡去參觀「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他們甚至還透過筆者接觸原馥廷與張日明等追隨閻錫山來台灣的山西遺老,只因為他們的存在還能證明兩岸是「一個國家」的連結,是「和平統一」還有希望的象徵,可見中國近代史的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在這裡講明白的。

八二三砲戰確立了兩岸實質的分治,保障了台灣的自由,但是參戰老兵對此的看法可能更複雜與多元,接下來筆者還將進一步為文探討。
八二三砲戰確立了兩岸實質的分治,保障了台灣的自由,但是參戰老兵對此的看法可能更複雜與多元,接下來筆者還將進一步為文探討。(許劍虹提供)

象徵復興基地大團結的八二三

相對起來,八二三砲戰對台灣人有更高的親近性。首先是40,000名本省籍充員兵的參戰,可能是自明鄭覆亡以來台灣人首度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而大規模參加的戰役,其性質與太平洋戰爭期間隨日軍侵略東南亞是完全不一樣的。縱然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沒能得到全體台灣人的認同,但是八二三砲戰證明了台灣人是願意團結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下抵禦中共赤化。

因此八二三砲戰的第一大意義,就是讓本省人與外省人團結在一起,在中華民國的版圖內維護一個不受共產主義污染的淨土。如果還要把屬於福建人的金門人與馬祖人涵蓋近來,八二三砲戰象徵的就是復興基地軍民的大團結。其次則是蔣中正接受了美國的建議,以和平為推動改變兩岸政治現狀的唯一手段,在那個時候改變現狀的目的是爭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現在沒什麼人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台澎金馬地區人民都被賦予了以手中選票決定復興基地該繼續維持現狀、走向法理台獨或者「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利。有部份筆者接觸訪問過的八二三砲戰老兵,他們確實在統獨認同上傾向追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但是若當年沒有他們在前線抵抗中共砲擊,恐怕他們現在連發表想要兩岸和平統一言論的自由都沒有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侯友宜、郭台銘與柯文哲都要爭先恐後的紀念八二三,蔡英文和賴清德也必須表揚在投票傾向上一般不怎麼傾向民進黨的八二三老兵。從國軍的角度出發,八二三砲戰的重要性更是難以取代,因為這是黃埔軍隊走向「台灣化」、「本土化」乃至於「國家化」的開端。

時至今日,以黃埔系為核心的中華民國國軍,兵源早就超過95%以上是台灣人組成。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支武裝力量,是比黃埔系還要更加台灣又更加本土的,哪怕未來台灣真的獨立建國,台灣共和國的軍隊仍舊是以黃埔系為核心。無論是大陸時代的西北軍、東北軍、川軍、桂軍、粵軍還是滇軍都沒有此福份,也難怪國防部是如此的重視八二三了。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