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觀點:北約尖銳以對中國─北京與俄羅斯關係的詭異

2023-08-11 07:10

? 人氣

但因為3年的疫情,特別是俄烏戰爭的爆發,使得北京的這一策略面臨嚴重挑戰,其效力越發式微。儘管如此,除了推動這一分化美國與歐洲的戰略外,北京別無他路,不得不繼續實施該既定戰略,即:以經濟、資源等優勢和通過認知攻防去影響和推進歐美以及歐洲內部在對華政策上的分離與差異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北京來講,中國總理李強此前訪歐時對歐洲國家的魅力攻勢,一點都不影響北京嚴厲批評北約峰會聲明的敵對姿態。與歐洲增進經貿關係及國際合作仍然是北京對外政策的重要一環,不會因為北約和歐洲國家對華戰略的轉變而放鬆或改變,只是其應對方式和力度有調整,視美國和歐洲防範和制約北京的力度與廣度的大小相應地提升其反制措施和力度,比如近期宣布對稀有金屬鍺和鎵的出口限制。

2023年6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抵達德國柏林展開訪問。(美聯社)
2023年6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抵達德國柏林展開訪問。(美聯社)

與布林肯的「該對抗的對抗、該競爭的競爭和該合作的合作」戰略相對應,北京也以牙還牙,同樣施行「不得不對抗的地方對抗、該競爭的地方競爭、能合作的地方考慮合作」的策略。由於北約乃至歐盟視中國為對西方利益、安全與價值的重大威脅,北京促進歐洲自主與分化的戰略未來將面臨更為艱難的政治與國際環境,中國與歐洲日益緊張的關係也不會有重大的轉變\好轉。

對於北京來講,最為不爽和最具威脅的是,北約將其防禦範圍從北大西洋兩岸擴展到了亞太和印太地區,並將台海和南海等區域的安全納入北約的地緣政治及經濟利益概念之內。為此,北京當然也在做好與歐洲關係越來越糟糕甚至最後走向全面脫鉤的準備——譬如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極端行為,從而引起美歐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全面製裁。

所以,北京目前的西方外交策略是,盡力緩和緊張關係、維持現有的經貿等聯繫,同時堅決反對西方國家不友好的政策與舉措,並祭出相應的反制措施,亦即「盡人事聽天命」:能緩和的則緩和,無法緩和時就「準備鬥爭」(習近平的話)。北京的外交座右銘仍然如鄧小平當年的口頭禪:我們不主張對抗,但也決不怕對抗。這也正如一句讓習近平朗朗上口的歌詞:「豺狼來了有獵槍,朋友來了有好酒」。

日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百歲高齡訪問北京,受到習近平等中國領導人高規格歡迎款待。北京想藉此向美方呼籲放棄遏制和圍堵中國的敵對戰略,回到尼克鬆時代以後中美「合作共贏的健康局面」中去。北京對基辛格和之前對法國總統馬克宏訪華的隆重禮遇,與美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時所受到的待遇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凸顯了時下中國對美歐外交策略的基本方針與態度。

2023年7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聯社)
2023年7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聯社)

北京與俄羅斯關係的詭異

同樣,與俄羅斯和普京的關係也讓北京處於相對尷尬和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北京不希望俄羅斯在戰場上徹底潰敗,另一方面又對普京發動侵烏戰爭非常不爽;一方面既不能因為戰爭而與俄羅斯交惡,另一方面則不得不站在烏克蘭的立場上對俄羅斯的入侵不予(公開)支持;一方面戰爭讓中俄在經貿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與聯繫大幅提升,一方面俄羅斯卻擔憂因此而對中國產生戰略性依賴,恐懼中國大舉填補俄羅斯在中亞留下的地緣政治空間,壓縮莫斯科的勢力範圍。因此,普京已經對北京產生嚴重的戰略焦慮,並開始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如向越南出售先進的反艦導彈等,給中國在南海主權申索造成重大威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