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觀點:北約尖銳以對中國─北京與俄羅斯關係的詭異

2023-08-11 07:10

? 人氣

中共主席習近平(左)、俄羅斯總統普丁(右)。(克里姆林宮)

中共主席習近平(左)、俄羅斯總統普丁(右)。(克里姆林宮)

在維爾紐斯峰會上,北約對中國採取了令人驚訝的明確立場。北約在其最終聲明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確地反對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終宣言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政策使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受到質疑」。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來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和投射力量,但其戰略、意圖和軍事建設仍不清楚」。中國的「惡意混合和網絡行動,以及其對抗性言論和虛假信息,針對盟友並損害聯盟安全。」

根據北約的評估,中國正在「努力控制重要的技術和工業部門、關鍵基礎設施以及戰略物資和供應鏈」。北京希望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建立戰略依賴並增強影響力」。中國還致力於「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太空、網絡和海洋領域」。

北約國家強調,他們對與中國「建設性合作保持開放態度」,「包括建立相互透明度以保護聯盟的安全利益」。儘管如此,該軍事聯盟仍將中國視為威脅,並希望共同努力「克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的系統性挑戰,並確保北約能夠永久保障盟國的國防和安全」。從字面上看,最終宣言說:「我們正在加強我們的共同意識,提高我們的應變能力和準備能力,並保護自己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分裂聯盟的脅迫策略和努力的影響」,並希望「捍衛我們的共同價值觀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航行自由」。

北約指責中國與俄羅斯走得太近:「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並相互強化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違背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 「我們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發揮建設性作用,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不以任何方式支持俄羅斯的戰爭努力,停止強化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和北約對俄羅斯侵略戰爭負責的虛假敘述,並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2023年7月11日、12日,立陶宛北約峰會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領導人合影。(AP)
2023年7月11日、12日,立陶宛北約峰會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領導人合影。(AP)

面對北約自冷戰結束後對華最為尖銳的表態,北京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致力於緩和與歐洲國家的緊張關係,一方面卻面臨歐洲北約成員國跟隨美國一致將中國視為最危險的對手(目前為止仍是與作為敵人的俄國有區別)。北京既不願意因為北約的不友好姿態而損害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經濟聯繫,但又不得不強硬而尖銳地對北約聲明的敵對態度予以抨擊。這兩種努力相互矛盾,但又不得不同時並舉。與北約的衝突明朗化持續損害北京對歐洲做出的親和努力。

北京長期以來慣用的歐洲策略是,分化歐盟和北約成員國,並使之與華盛頓在對華政策上保持距離和相對自主的立場。近年來,北京多次呼籲歐盟在政治上獨立於美國,歐洲應該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目的是分裂北約聯盟,讓歐洲停止向亞洲進一步擴張。按照北約的說法:「為了影響個別北約盟友的立場和決策,北京不僅依靠宣傳和虛假信息,還依靠影響精英、網絡攻擊和經濟壓力」。

但因為3年的疫情,特別是俄烏戰爭的爆發,使得北京的這一策略面臨嚴重挑戰,其效力越發式微。儘管如此,除了推動這一分化美國與歐洲的戰略外,北京別無他路,不得不繼續實施該既定戰略,即:以經濟、資源等優勢和通過認知攻防去影響和推進歐美以及歐洲內部在對華政策上的分離與差異化。

對於北京來講,中國總理李強此前訪歐時對歐洲國家的魅力攻勢,一點都不影響北京嚴厲批評北約峰會聲明的敵對姿態。與歐洲增進經貿關係及國際合作仍然是北京對外政策的重要一環,不會因為北約和歐洲國家對華戰略的轉變而放鬆或改變,只是其應對方式和力度有調整,視美國和歐洲防範和制約北京的力度與廣度的大小相應地提升其反制措施和力度,比如近期宣布對稀有金屬鍺和鎵的出口限制。

2023年6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抵達德國柏林展開訪問。(美聯社)
2023年6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抵達德國柏林展開訪問。(美聯社)

與布林肯的「該對抗的對抗、該競爭的競爭和該合作的合作」戰略相對應,北京也以牙還牙,同樣施行「不得不對抗的地方對抗、該競爭的地方競爭、能合作的地方考慮合作」的策略。由於北約乃至歐盟視中國為對西方利益、安全與價值的重大威脅,北京促進歐洲自主與分化的戰略未來將面臨更為艱難的政治與國際環境,中國與歐洲日益緊張的關係也不會有重大的轉變\好轉。

對於北京來講,最為不爽和最具威脅的是,北約將其防禦範圍從北大西洋兩岸擴展到了亞太和印太地區,並將台海和南海等區域的安全納入北約的地緣政治及經濟利益概念之內。為此,北京當然也在做好與歐洲關係越來越糟糕甚至最後走向全面脫鉤的準備——譬如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極端行為,從而引起美歐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全面製裁。

所以,北京目前的西方外交策略是,盡力緩和緊張關係、維持現有的經貿等聯繫,同時堅決反對西方國家不友好的政策與舉措,並祭出相應的反制措施,亦即「盡人事聽天命」:能緩和的則緩和,無法緩和時就「準備鬥爭」(習近平的話)。北京的外交座右銘仍然如鄧小平當年的口頭禪:我們不主張對抗,但也決不怕對抗。這也正如一句讓習近平朗朗上口的歌詞:「豺狼來了有獵槍,朋友來了有好酒」。

日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百歲高齡訪問北京,受到習近平等中國領導人高規格歡迎款待。北京想藉此向美方呼籲放棄遏制和圍堵中國的敵對戰略,回到尼克鬆時代以後中美「合作共贏的健康局面」中去。北京對基辛格和之前對法國總統馬克宏訪華的隆重禮遇,與美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時所受到的待遇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凸顯了時下中國對美歐外交策略的基本方針與態度。

2023年7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聯社)
2023年7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聯社)

北京與俄羅斯關係的詭異

同樣,與俄羅斯和普京的關係也讓北京處於相對尷尬和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北京不希望俄羅斯在戰場上徹底潰敗,另一方面又對普京發動侵烏戰爭非常不爽;一方面既不能因為戰爭而與俄羅斯交惡,另一方面則不得不站在烏克蘭的立場上對俄羅斯的入侵不予(公開)支持;一方面戰爭讓中俄在經貿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與聯繫大幅提升,一方面俄羅斯卻擔憂因此而對中國產生戰略性依賴,恐懼中國大舉填補俄羅斯在中亞留下的地緣政治空間,壓縮莫斯科的勢力範圍。因此,普京已經對北京產生嚴重的戰略焦慮,並開始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如向越南出售先進的反艦導彈等,給中國在南海主權申索造成重大威脅。

另外,中國有為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可能出現的內部分裂甚或崩潰做(善後)準備的跡象,也讓普京非常不快,忐忑不安。俄羅斯一方面需要中國的支持,一方面卻防範北京的強勢和不至於對其過於依賴。

俄羅斯最近的一些動作更讓中俄之間的「裂痕」加大。有歐洲專家稱:通過讓中國駐敖德薩領事館在襲擊中受損,以及宣布終止與烏克蘭的糧食協議,俄羅斯激怒了其「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中國」,中國與俄羅斯的「無限」友誼正在破裂——中國對俄羅斯感到憤怒。 「北京現在越來越多地尋求靠近基輔的機會」。

由於俄羅斯中斷糧食運輸協議,6萬噸打算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被滯留在烏克蘭港口,並在俄羅斯對敖德薩的襲擊中被摧毀。 「普京在這方面似乎願意採取違背中國利益的行動,這表明他不希望自己的伙伴(中國)束縛他的手腳」。在莫斯科終止糧食協議的同一天,北京表示希望(按照中國的標準)該協議能夠再次「全面」實施,「這幾乎是對莫斯科的正面攻擊」。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烏克蘭經濟部副部長塔拉斯·卡奇卡對北京的訪問,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局勢的嚴重性」。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凌激接見奇卡,是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京接待的級別最高的烏克蘭訪客。北京在會議結束後表示,中國希望未來從烏克蘭進口更多「優質產品」。這是普京極不願意看到的發展趨勢。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海港城市敖德薩進行空襲時,中國駐當地領事館受到攻擊威脅,外交人員撤離使館。中國方面雖然沒有批評俄羅斯,但卻隱忍著強烈的不滿。

對此,中國現在不太可能公開與俄羅斯保持距離。因為,北京非常需要普京的支持來對抗其共同的對手美國。中國試圖更多地把自己定位為俄烏雙方的調解者,並更多地扮演全球安全倡議的維護者。

中俄關係再次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洗禮。俄烏戰爭爆發前後,雙方關係可分為3個階段:1、俄烏戰爭之前普京作為老大哥的階段,戰略夥伴關係「不封頂」;2、俄烏戰爭爆發初期,習近平對普京歐洲擴張戰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措,但仍為普京站台,保持「不封頂」戰略夥伴關係;3、戰爭持續1年多後,特別是瓦格納集團叛亂以來,中俄關係發生逆轉,習近平從「老二一躍而成老大」普京不得不違心的「俯首稱臣」,甘當老二(儘管心裡不服氣)。

2016年10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印度舉行的金磚峰會。(美聯社)
2016年10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印度舉行的金磚峰會。(美聯社)

瓦格納政變後,中國擔心鄰國俄羅斯不穩定。 「如果一向在世界舞台上以負責任的姿態示人的中國允許弗拉基米爾·普京繼續執政,這也意味著習近平主席的聲譽受損」。北京不僅擔心糧食協議的終止,還擔心葉夫根尼·普里戈任率瓦格納僱傭軍發動政變後,俄羅斯會出現動盪不安的局面。不管是俄羅斯沒有行動能力,還是瓦格納人在俄羅斯精英中擁有支持者, 「這兩者都不利於中俄關係」。

中國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一個不穩定的鄰國。畢竟,兩國有著長達4200公里的邊界。這也意味著,如果中國真的希望戰爭盡快結束,正如北京領導層一直堅持的那樣,那麼就不要讓普京政權徹底垮台。這也是北京最終不接受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甚至擴大貿易關係的原因之一。

北京仍會和俄羅斯繼續合作,也包括軍事合作。 2023年上半年,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同比增長19.4%; 中國對俄羅斯出口更是增長了78.1%。中國似乎正在填補西方公司撤出俄羅斯留下的空白,向該國出口汽車、手機和電腦,「但不是俄羅斯缺乏的更先進的技術」。

與此同時,中國沒有表現出終止與俄羅斯軍事合作的跡象。北京國防部表示,7月20日,兩國開始在日本海進行為期四天的中俄「北部·聯合-2023」演習,以「進一步加强两國武裝部隊之間的戰略合作」。

中國在與俄羅斯打交道時,親近與疏遠並重。然而,如果普京繼續在烏克蘭戰爭中損害北京的利益,中國人到了某個時候或許就會不再有耐心了。

*作者為德國政治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