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專欄:習近平被喊「明主」,軍中為什麼掀起口號效忠?

2018-09-03 06:20

? 人氣

我們看到這次中船重工安全事故中,三名受難者只是成為犧牲符號,成為宣傳符號,他們的家人、他們的生命故事、安全責任追究,一句話都沒有,而他們的無謂犧牲,沾著他們的血寫出來的報導,卻仍然希望振奮人心、振奮軍心,擴大示範效應。從軍委主席到重工領導,因此成為政治受益人,將來再出現這類事故,仍然可以如法炮製,中共軍方頂多是發放一些撫恤金,使其家人得到利益或安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名海軍技術官員因颱風之時在平臺上固定設施,造成落水身亡,這本身一次安全事故,世界上少有如此惡性事故,它暴露了中共軍隊的安全意識不足,對颱風惡劣天氣的應對慌亂,這樣的軍隊面對颱風都要付出如此重大的犧牲,如何應對真正的敵人?

為了避免高層追究問責,軍方高層啟動口號攻勢,將習近平喊為明主,官兵傷亡不僅是報國,也是報明主,這樣的犧牲就不是一次事故,而是一次捐軀為明主為國家的崇高行為。

這樣的犧牲因此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多越好,因為部分人的犧牲,中共高層可以獲得巨大的政治效益。

二、明主崇拜與頌聖競賽

中船重工學習習近平指示,用了「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這樣的古詩句,將習近平頌為明主,也就是開明的君主,可謂驚世之頌。明主崇拜與頌聖競賽,又一次在軍中熱烈上演文革時的情景。

我在推特上對此表示驚異之時,章立凡先生跟帖說:

「輓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王承恩公公千古」 王承恩(?-1644年),明末宦官,屬太監曹化淳名下,累官司禮監秉筆太監,甲申之變李闖攻入帝都,崇禎帝自縊,他也殉主自盡。南明弘光帝聞之,賜諡忠湣。 清朝順治帝題碑「貞臣為主,捐軀以從」,康熙帝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顯然,中船重工的領導們只是簡章模仿了領導人喜歡用典的風格,卻沒有更細緻的追溯典故的出處與用處,如果他們知道明朝之時此詩句與亡國、與太監愚忠殉主有關,他們還敢用此詩典嗎?

習近平掌權後,緊縮國內自由,加強集權。(美聯社)
作者認為,中船重工將習近平頌為明主,也就是開明的君主,可謂驚世之頌。明主崇拜與頌聖競賽,又一次在軍中熱烈上演文革時的情景。(資料照,美聯社)

進一步檢索我們得到,詩句最早源於南北朝鮑照的《代出自薊北門行》: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征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征師 一作:征騎)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什麼是明主,就是開明的君主,中共在文革之時形成的政治邏輯又開始復活,忠於人民、國家,就得忠於黨,忠於黨,就要忠於領袖。現在領袖是習近平,那麼軍隊就要跟著習近平走。

這並不一定是習近平親自要求的,但上有所好,下必應之,文革之時的效忠,有某種發自內心的政治崇拜,而當今的效忠,大背景是中共內部鬥爭造成,潛規則是,誰第一個喊出效忠,誰就有可能受到重用。習近平如果在危難之時,那麼喊口號效忠,就是救主,如果習已穩座釣魚臺,那麼效忠就是為了獲得回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