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忠觀點:台獨究竟好不好?

2018-09-03 07:00

? 人氣

20180815_總統蔡英文近日出訪友邦過境洛杉磯時,一間85°C分店似送給小英一份大禮包,還要求簽名,被中國網友質疑85°C為台獨企業。(翻攝「基隆.蔡適應」臉書)
日前總統蔡英文出訪友邦過境洛杉磯時,一間85°C分店似送給小英一份大禮包,還要求簽名,被中國網友質疑85°C為台獨企業。(翻攝「基隆.蔡適應」臉書)

(二)以中華民族的角度來看

有智慧而具有前瞻性的領導者,應朝向「復興及創新中華文化」以及「整合兩岸經濟」而努力,並為政治問題找到兩岸均可接受的出路,這樣才能為中華民族謀求更大的福利。兩岸若開戰,將是中華民族的大不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個構想下,筆者認為「九二共識」是基礎。無論兩岸目前對「一中」持何種看法,「一中」均應是「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因此「一中」不必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

在此種概念下,海峽兩岸的關係有如「大中華共同體」,彼此整合及良性競爭,其競爭的重點之一為早已在兩岸不復見的「禮義之邦」。筆者甚至認為,所有認同「復興及創新中華文化」者都可加入「大中華共同體」(以某種程序,例如新加坡)。此種關係遠比「歐洲共同體」具有深厚而共同的文化基礎。

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1889年-1975年)曾說過:「21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註3]。由註3及湯恩比的背景可知,此說是基於「中華文化中有許多做人處事的智慧」。而非基於科技、經濟或軍事(但中華文化的發揚還是要以科技、經濟、軍事為後盾)。

中華文化中的「做人處事智慧」乃是前人的心血結晶,豈可任其凋零?如何復興及創新中華文化並予以傳承乃是海峽兩岸的共同重點。筆者深以為,「若不能傳承及創新中華文化,乃是中華民族現代子孫的不肖」[註4]!而欲與中華文化切割者,曾想過這些嗎?是否對得起中華民族的祖先?

(三)再以全人類的角度來看

俗語說,能正確界定問題的瓶頸,才有機會解決問題!因此方向十分重要。最怕是不能正確界定問題,白忙一場。那現在人類社會的「瓶頸」在哪裡?

筆者認為,人類社會目前的「瓶頸」在於其「價值觀」:做人(being)的價值觀逐漸沒落,而對錢、權及做事(doing)的價值觀則過度重視。此種「逐漸失衡的價值觀」導致了社會上的許多亂象及負能量(為了賺錢或其他利益而不擇手段),諸如貪污、行賄、詐騙、家暴、酒駕、劈腿、性騷擾、槍擊、食安問題等。

其實,錢與權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以錢為例,只要自己夠用就好。俗語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留給兒女太多錢反而會讓他們有偏差的價值觀,對兒女極為不利。留給兒女較佳的價值觀,並讓他們自己去釣魚比較好吧?有錢有權者能否讓錢、權發揮更高的價值與正能量?

科技的快速發展雖帶來了許多方便,但「自私自利的價值觀」也為地球帶來了眾多環保問題,並替社會製造了許多新的難題。

例如,現代人製造了「極端氣候及全球暖化」,以致聯合國在減緩這些及相關現象上想盡辦法。如果氣候出了大問題,將使大部分的生物都不再存在,那人類將如何生存?此道理有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註5]。而如何讓目前的地球能夠合理的延續,就成為人類的首要任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