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貴榮觀點:澄清九二共識的法律與政策意涵

2023-07-03 07:10

? 人氣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中)已搶先表態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左為國民黨提名人選侯友宜,右為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柯承惠攝,資料照)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中)已搶先表態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左為國民黨提名人選侯友宜,右為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柯承惠攝,資料照)

國家安全、外交和兩岸事務是總統大選無可迴避的重要議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已搶先表態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甚至將接受九二共識視為中華民國主權的消滅。換言之,除非對岸放棄以九二共識為兩岸復談的條件,否則民進黨若繼續執政,將很難重回之前兩岸正常交流的狀況。其他兩黨候選人似為避免影響選情,未正面回應此問題。在九二共識已被民進黨汚名化,甚至被政客操作成與一國兩制劃上等號時,社會需要更清楚理解九二共識的價值,並賦予未來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符合中華民國憲法法統

當年九二會談觸及兩岸的國家定位時,雖雙方各執一詞,但至少都認為並未產生分裂成兩個獨立國家的法理狀態,即在法律意義上,主權仍維持為一;但對主權內涵的認知,同意有各自表述的空間。對岸主張的一個中國,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行使這一個中國在國際上的權利義務,所以台灣被視為地方政府而無權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而我方基於中華民國憲法法統,儘管目前僅有效管轄台澎金馬地區,並未修改憲法所規定的固有疆域,亦未放棄對大陸的主權,故對岸應正視中華民國的繼續存在。為落實憲法一中,在兩岸事務上,即不由外交部主管,而另設大陸事務委員會處理;甚至避免政府對政府的印象,係授權民間海基會和對岸海協會進行事務性協商,此皆彰顯國家單一主體性並未發生變更。

二、與美國一中政策無違

美國奉行的一中政策並未更弦易轍,其實也不容易調整;仍認知中國的單一主體性未改變,並重申不支持台獨;亦未見行政部門採取支持我國加入聯合國的任何具體方案或行動。除非美國做出重大改變,採取雙重承認或支持台灣邁入法理獨立,否則在大國競合下,我方沒有不延續一中各表的正當理由。況且近日無論是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和AIT處長孫曉雅都一再強調支持兩岸對話。美方在各方實力仍超過中方下,為控管風險,仍不放棄對話;我方又有何底氣,可以不在原基礎上復談?

副總統賴清德(左)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右)。(賴清德臉書)
副總統賴清德(左)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右)。(賴清德臉書)

三、與一國兩制非屬同一概念

一國兩制是對岸對未來兩岸發展的政治定位,此安排在台灣幾無市場。民進黨為選舉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劃上等號,是極為不實且不負責任的民粹操作。九二共識是雙方對兩岸現狀的法理描述,除非我方宣告法理台獨或我方被對岸併吞,中華民國的主權如何可能因重拾九二共識而發生消滅。民進黨必須為此聲明負完全舉證責任。

四、回復九二共識的現實及未來性

雖然現實上多數國家接受對岸所主張的一個中國,但接受九二共識,表示不能否定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權利。我方在此基礎上未來應積極設定九二共識2.0的未來發展及議程,即如何在一個中國的概念下,維持和平、友善及互信。既然對岸雖不承認,但不能否定中華民國在台灣繼續存在的論述。在復談後,也必須正視我方參與國際社會的必然與權利。以對我國在經貿戰略設定上非常重要的CPTPP入會而論,最大的困難並不在於經貿法制與政策是否符合所謂的高標準,而是政治力的影響。兩岸若可比照WTO模式皆成為CPTPP會員,將符合亞太經濟整合的最大效益。此方案能實現的前提無疑是兩岸先取得諒解而願意互不制肘,使現有的CPTPP會員免於陸方的壓力,而能依正常程序看待我方的入會申請。因此雙方能先復談,取得諒解,是排除政治干擾的必經途徑。

兩岸儘管依事實 (de facto) 存在兩個獨立運作的政治實體,各有不同的憲法和法律秩序,人民擁有個別的護照,雙方對外簽訂的協定對彼此不發生拘束力。然而依法律 (de juri),無論是按中華民國憲法或國際法則,兩岸並未成為兩個獨立的國際主體。此依法律與依事實的不一致,因為兩岸存在巨大的實力不對等,無法適用兩韓和兩德模式獲得解決。然依過去實踐證明,基於九二共識可避免因法律和事實落差的難以弭平,而導致兩岸關係停滯不前。

國民黨和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既然都主張兩岸一家,亦應正視並延續九二共識,如此兩岸才有恢復對話的可能。即使現今中美對抗和競爭加劇,都未封閉對話管道,我方又有何理由可以拒談?必須瞭解九二共識並非新的承諾,而是回到兩岸交流的原始基調。請政治人物以蒼生為念,將兩岸和平置於最高的施政位階。在野陣營應公開承認九二共識是開展兩岸正常關係的重要資產,或願意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使兩岸關係回到正軌。濫用空泛和恐懼的訴求,無益於民主的進步;真理愈辯愈明,請各政黨以證據為基礎 (evidence-based),本於務實理性的態度,公開辯論九二共識的真義與價值。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