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畢業季,懷念林文月、胡台麗、梁丹丰三位老師

2023-06-04 07:10

? 人氣

林文月老師談及為何會翻譯此部物語,一是在京都遊學的一年中,聽到了香港的研究生表示要翻譯此部大作,乍聽之下非常佩服這位研究生的勇氣,可是這部作品用典不少,又夾雜了不少和歌、枕詞加上行文纏綿迂迴,要想翻譯成中文的確是有難度;一是看到了才女紫式部在石山寺捕捉寫作靈感的介紹,特別前往參觀,看到紫式部的供養塔與芭焦的句碑並列,也參觀了本堂一個「源氏之間」看到正在運筆構思的紫衣女像,讓林老師「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一是在《中外文學》總編輯胡耀恆的懇切建議不少人想看《源氏物語》全貌下,林老師終於同意而翻譯出來,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中文本才誕生下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作學問的滋味嘛!在《飲膳札記》的楔子中林老師就提到:「由於教書的關係,我有時會邀約學生到家中餐敘以了解課外的狀況。學生們爾窺見我成疊的菜單卡片,都會驚訝道:『老師做菜和作學問一樣!』……。」對林老師來說「學位論文的撰寫雖然不容易,家居生活則又令我體會到人生更具體實在的一面。於是,文字的人生與現實的人生並重。」研究不忘生活,生活不忘研究,「又由於親自烹調的緣故,宴席之上或朋友邀約,偶遇美味,便有研究、分析,而且倣而效之的衝動。所謂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實食而弗烹亦不知其道也,凡事總要親身經歷,方得深入體會,食道蓋亦如此。」這種親身經歷體會與反覆學習的精神,好像就是我們當前高教最缺乏的一塊了!

林文月老師寫作除了學術論文外,就是翻譯,還有散文創作。但是有一本書卻是特別應提道的,那就是《青山青史--連雅堂傳》,寫她的外祖父--連雅堂先生,也是《台灣通史》的作者。林老師用這樣的態度與心情來書寫,「我幸為雅堂先生的外孫女, 得有機緣蒐集有關他為外人所不知的第一手資料。如此,庶幾令我在撰寫雅堂先生的傳記時,稍能避免過於平板偶像化,而比較能塑造出一位鮮活有血有肉的人物來。」不過林老師也注意到為親人書寫傳記時,怕流於主觀,「故而在行文之際每多引用外祖父的詩文,希望藉由他自己的文字,來引證我傳文的敘述。」

只是,林文月老師筆下連雅堂如何演講台灣從鄭成功到日本據台的史實而遭日本官吏的嚴厲制止,當年台胞是如何辛苦與屈辱度日……執政的民進黨可曾體會到雅堂先生《台灣通史》反映出的史實?可曾想到台籍慰安婦的痛楚經歷?可曾想過民眾為何會拒絕日本核食的進口?……

對於胡台麗老師,常聽到的就是台灣人類學家,紀錄片導演。不少人印象最深刻的《穿過婆家村》(Passing Through My Mother-in-law's Village)就是胡老師在1976年到1978年間,以外省籍媳婦的身分(胡老師的先生為李惠正,為東海大學美術系退休教授)到婆婆家的村落--臺中南屯劉厝村,學習台語和農村文化,並進行人類學的田野研究。除了家庭與傳統祭祀習俗紀錄以外,在此同時正逢1993年底政府規劃開闢東西向快速道路工程,面臨土地徵收的村民與被縱橫貫穿的劉厝村村落,胡老師也透過鏡頭留下拆遷之際的影像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