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日薄西山驚嚇連連的私校低谷還未觸底

2023-05-30 07:20

? 人氣

又私校退場合併,少子化對高教、私校的衝擊在加速中。(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又私校退場合併,少子化對高教、私校的衝擊在加速中。(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對私校而言,這實在不是一個「好年冬」,上周又一家私校宣布停招,更往前則是一家私校被公立學校合併,私校的退場與被兼併有更加速的趨勢;更淒慘的是少子化趨勢更形惡化,今年新生兒人數可能比去年還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在上周證實,已在4月25日核准苗栗縣私立賢德工商今年起停招、停辦的申請,該校已開始輔導學生轉學,這學期結束後即停止營運。雖然影響學生有限、只有40多名,但一個營運52年的學校走入歷史,顯示大環境的惡劣。

賢德工商是倒閉退場,華夏科大則是「自願被併」。台灣科技大學、華夏科技大學上月各自在校務會議中通過合併議案、再送教育部審核,5月19日教育部審查通過整併計劃書,而且無額外增加條件─當然沒有,教育部巴不得更多併購案來解決高過剩問題。

雖然名為合併,但到底是誰併誰應該是一目瞭然。台科大算是科大中的龍頭,華夏科大算是選擇在仍有價值時,找到一個好歸宿、好婆家「嫁」了。這是首宗的公私大專院校合併,但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宗;此外,4月還有另外一樁「自己併自己」的案例─慈濟大學與慈濟科大合併。

不論是高教合併或是私校退場,應該都已經不是太「震撼人心」的消息了,畢竟,類似事件近年已不少,但有2個趨勢值得注意:一個是高教的兼併、私校退場加速的趨勢;另一個是未來前景更形惡化。

過去10年來,已發生過不少起大專院校退場、倒閉,從2014年的高鳳數位學院退場算起,先後有永達、高美醫專、亞太創意、南榮、稻江、蘭陽、和春……等校退場停辦,接著今年7月之後,又會有中州科技大學、台南首府大學加入正式停辦的名單中。

在這張日益增長的退場名單中,有2個值得注意的狀況,一個是清一色是私校,雖然公立大專院校也有合併案例,如陽明交大合併、高雄科大三合一案等共8件案例,但很明顯的是:公立學院「不在退場停辦之列」,因此私校、特別是居後段班者是高危險群。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合併、退場明顯有加速的趨勢,近8成是發生在近3年,單看今年就有5家正式停辦,加速的原因一個是撐不下去了,一個是大環境惡化、看不到解困的希望,因此「先跑先贏」,有些私校其實還可再存活幾年,但卻寧可在尚有價值時,找一個好婆家嫁了─如華夏被台科大併、南投的南開科大要把校產「捐贈」給暨南大學。

展望未來,情勢明顯持續惡化中。高教進入冰河期,讓許多校私面對退場壓力,主因非常明確:台灣的少子化。台灣早年每年新生兒人數在40萬左右,到1990年之後高教開始大幅擴增、許多私立大專院校紛紛升格、成立時,教育界看到的是每年40萬新生兒時代、那些已屆進高教年齡學子帶來的市場,卻未注意到少子化已開始出現。但即使是1990年代時,每年新生兒人數也還在30多萬人之譜。

只是台灣少子化惡化程度超乎大部份人的預期,近20年,每年新生兒人數跌到20萬上下打轉,這個人數是高教擴充年代的一半,而且近年越來越淒慘:2021年全年新生兒人數剩15萬3820人,已被視為史上最少、慘無可慘了,結果2022年再降到13萬8986人。

更悲淒的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這話似乎適用此處,今年至今尚無起色,前4月新生兒人數5萬3072人,比去年同期又少了3763人,全年是否能超越去年人數,目前來看是不樂觀了。

現在的新生兒人數,大致上就是會反應在18年後要念高教人數的多寡上;今年上大學的應屆生出生於2005年,當年新生兒人數20.5萬,都已經讓一堆學校招不到學生、苦不堪言了,未來碰上新生兒數只有15、13萬時,就更無活路了。

要如何渡過高教冰河期,官方政策與態度看來是狀似無奈的偏消極,只要安排好「後事」就讓這些私校「安息」即可,較積極的作法,如往海外招生、減少國立大學等不在考量之列,那些有退場風險的私校只能「隨人顧性命」、自尋生路,如生路無覓處,或許早早尋求合併對象或退場,會是更明智的決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