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國觀點:知中疑美,拯救台灣的中道─紀念胡佛與朱雲漢教授

2023-04-25 06:50

? 人氣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對兩岸關係與深澈的見解。(柯承惠攝)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對兩岸關係與深澈的見解。(柯承惠攝)

元宵節過後,立即傳來兩件噩耗:首先是九十七歲的星雲大師辭世,接著是六十七歲的朱雲漢院士病故;前者令人感到不捨,後者使我覺得震驚:一九六七年,我返回台灣大學心理學系任教,曾經到法學院兼課,朱雲漢曾經修過我教的社會心理學。當年上課時,他喜歡針對重要問題,追問不捨的情況猶歷歷在目,怎麼會這麼快就走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胡佛的志業

朱雲漢是胡佛教授的高足。胡佛(1929-2018)是江蘇揚州人,父親戴天球曾加入中華革命黨,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抗戰勝利後,獲選為第一屆制憲國大代表。胡佛從母姓,故改姓胡。

胡佛青年時其跟大多數華人知識份子一樣,深受「五四意識形態」的影響,篤信「民主」與「科學」是可以「救中國」的兩尊「洋菩薩」。1949年五月,胡佛隨父親從上海乘船抵台,考入台大政治系。畢業服完兵役後一年,即申請到美國愛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獎學金,主修「美國政府」與「美國憲法」。獲得碩士學位後,返回台大政治系任教,即以「推動民主憲政」作為終身志業。

那時候,正是台灣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1975年,在《聯合報》發行人王惕吾的支持下,《中國論壇》成為當時學院派自由主義知識份子重要的輿論陣地,胡教授參與筆陣,他跟楊選堂及韋政通三人,是讓這個陣地發揮巨大能量的三位靈魂人物。此外他還在報紙雜誌上,寫出數百篇政論,鼓吹民主憲政,並且和楊國樞、張忠棟、李鴻禧等人致力於黨內外溝通,成為社會公認的「四君子」,國民黨內則稱之為「四大寇」。

1979年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爆發,胡佛等人不顧自身安危,多方奔走,營救因該事件而被收押之嫌犯,最後終於獲得總統蔣經國約見,而使美麗島事件能大事化小。

「論政而不參政」的「中道」

1986年九月,民主進步黨成立,在胡教授和陶百川等中介人士的折衝與協調下,歷經艱辛,終於化解了朝野衝突、零和對峙的危機。

民進黨成立後,朝野對立情況日趨嚴重。1989年四月,楊國樞與胡佛等人倡議效法英國「費邊社」,號召學界及社會菁英,共同組成「澄社」,胡教授身為關鍵發起人,並親自撰寫成立宣言,原本期望社員處在朝野之間,可以發揮「論政而不參政」的「中道」精神;不料事與願違,「澄社」成立後不久,內部發生「憲政體制」爭議,胡教授堅持主張「內閣制」,但遭到強力反對。他察覺到「澄社」可能變質為「渾社」,當年十二月,即協同創社成員文崇一、韋政通、何懷碩退出「澄社」。

楊國樞教授是位十分重感情的人。當我發現「澄社」已經背離「論政而不參政的原則」,我也不再參與「澄社」活動。後來有一次,我問楊先生:為什麼還不退出「澄社」?他一臉苦笑,搖搖頭說:「嗐!畢竟是自己一手創立的社團……,」到了扁政府時代,許多「澄社」成員紛紛出任政務官,「澄社」也背離了創設時的理想,淪為「政務官養成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