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協和改建吵不休,最瞭解基隆港航安的引水人怎麼說?

2023-03-30 05:30

? 人氣

協和發電廠。(顏麟宇攝)

協和發電廠。(顏麟宇攝)

協和電廠要在基隆設天然氣接收站,引起很多人對於基隆港務安全的關注,最近一位朋友對我說:「多了LNG船,你們基隆港的引水人會就多增加領港收入,所以你們一定贊成。」我說:「台電一年只有26艘LNG船,基隆港11個引水人平均每人帶2.3艘。我們有必要為2.3艘船的收入,出賣我們的專業、出賣基隆港的安全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了解基隆港,2.3艘船買不了良心

安全,是引水人的天條。眾所周知,引水人的收入高,但風險也高,2.3艘船的領港收入,買不了引水人的良心,每領一次船,我們都要不分晝夜地風雨中爬上爬下,基隆港引水人比任何人都瞭解基隆港的狀況,也比任何人都在意基隆港的安全。

所以台電東移方案要做操船模擬,我們要求由基隆港11位引水人來進行,因為未來是由我們來協助船舶引航,我們愈早熟悉協和的港型配置,對未來實際領港就愈有幫助,且可以在規劃階段就對航安提出建議,以免日後發生問題。

每位引水人於操船的技術與經驗一定會有不同,因此會在模擬的過程中,以各種不同的速度、不同調度拖船的方法來嚐試,所以操船模擬並不是每一次都要成功,而是在確認這種操作模式有沒有問題。所以外界不用糾結於操船模擬成功與失敗的數字,也不要認為操船模擬「只是在打電動玩具」;現在每一艘載客的大型郵輪都配置精確輔助電子海圖,以電子海圖來操船,資訊更多、視角更廣,比肉眼看到的窗外景象還精密,安全性反而更高,請勿小看航海科技的進步

風速高可操作,低風速更安全

台電這次是設定18萬立方米的LNG船,風速每秒12公尺的條件,來進行操船模擬,憑心而論,這是一種比較嚴苛的條件,因為基隆港現在尚未有這麼大的船進來,船愈大,風速愈高,操船的難度就愈高,但即使在這種條件下,我們親身模擬的結果,還是可以操作,但建議配備4艘6000P馬力的拖船來帶LNG船,這是依據船型18萬立方米所需要的扭力計算出來的結果,台電也從善如流願意購買,這種拖船比現在基隆港所用的馬力更大,但台電一個月只有2艘LNG船,如果新的拖船也能讓其他進基隆港的船使用,無疑是對基隆港的航安更添生力軍;至於西防波堤全拆的建議,其實是設想到,在港外已增加了防波堤,西防波堤的功能已降低,如果發生最壞的狀況,西防波提拆拆掉可以增加協和港的縱深,對於安全更有保障。

先前在第三方驗証會議時,有委員建議,台電其實不用把進港風速條件設定在每秒12公尺,因為風速愈高,操船的難度就愈高,應參考台中港的經驗,營運初期把風速條件設低一點,在熟悉運作後再逐步提高風速,我個人也支持這樣的建議,畢竟基隆港除冬季的東北風影響較大,其他季節的風力較小,一個月只有2艘LNG船,不會找不到進港的機會,非但不影響營運,且更加安全。

基隆港平均一天13艘船,不會造成塞港

至於會不會造成基隆港塞港?其實透過數字,就可以得到答案。

以我個人在基隆港領港接近10年的經驗,近幾年基隆港一天大約12艘船,我查了一下2022年的資料,共9,698艘次,也就是有4,849艘船,平均一天是13.2艘,與我實際的感覺相近,雖然每艘船因停泊的碼頭位置不同,會有時間差異,大約是40~60分鐘之間,出港時間則約是進港的一半,一天24小時,13艘船,會發生塞港的情形應該機率不大;更何況,台電2週才1艘LNG船,只要避開尖鋒時段,選在離峰時段進來,就不會發生問題。

以珊瑚發展生態觀光,與基隆共創雙贏

對於台電協和四接工程的必要性,及接收站設置的安全問題,是近年來基隆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由於涉及的面向很廣,又高度專業,對此,是否應聽聽專業人士的第三方來提出說明,以讓市民有更多的瞭解?

基隆的發展與基隆港密切相關,但基隆腹地小,未來要再增加貨船,有先天上的限制,因此有朝郵輪母港的方向來發展,有鑑於此,我更希望台電在規劃協和改建時,可更進一步思考,如何結合郵輪母港的方向,帶動基隆的休閒觀光產業,甚至利用現在協和海底的珊瑚資源發展生態旅遊,規劃適當的區域開放讓民眾觀賞,甚至吸引釣客,讓協和電廠成為基隆觀光資源的一部份,與基隆在地共創雙贏。

*作者為基隆港引水人、前基隆港引水人辦事處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