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華語留學產業評鑑形式主義與警總化

2023-02-17 06:50

? 人氣

華語留學障礙2:所謂代訓華語中心竟然是剝華語老師兩層皮的機制

筆者在「台灣華語產業的反向乖離與華語中心查核的合理性」(風傳媒2022.07.05)提出一個重要的看見:在當前的結構下,政府創造穩定的國內華語教學市場已經可做到,政務官要進一步確認的是第一市場是否有大量的專任華語老師就業機會?台灣華語產業最重要的第1市場,在過去兩年,好不熱鬧與好不悲慘,很諷刺的反向乖離。這項乖離在2022年有絕佳的反轉機會結構,但能夠反轉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述專文發表後一週,教育部公文確認擴大招收僑外生的華語先修生制度通過的大學名單,每位華語先修生一年要上720小時華語課,培養未來可留在台灣四大產業的外國學生,成為中文程度佳的留台幹部。這是台灣華語產業絕佳的反轉機會結構,政務官確實做到創造穩定的國內華語教學市場,確實希望改善華語老師悲慘的勞動狀態,例如教育部指定經費補助只能用在華語,就是希望華語補助不被挪用,能直接幫助華語老師。筆者分析後認為台灣有機會創造100位專任華語老師的勞動機會,若再加上高教工會的組織協助,組成專任華語老師工會就能反轉台灣華語產業的反向乖離。但是2022年竟沒有成功?到底怎麼回事?出現什麼華語留學障礙?

首先是教育部技職司認定華語先修生制度的經費補助,華語老師只能兼任,不能專任。這當然很奇怪,上述制度若落實後,一位華語老師每天固定到勞動場所,每週往往教20節以上甚至將近30節華語課(專任講師每週授課時數是12小時),還要輔導學生通過華測考試,竟然只能兼任,不可以專任?當然離譜。經筆者與教育部各單位協調,技職司似不再堅持只能兼任。但是華語老師還是很少被聘為專任,到底為什麼?這還牽涉一個技術問題,教育部在規劃華語先修制度時,係以上述「推廣型」(營利取向)或「開課型」華語中心為參考對象,對華語中心的經營沒有深入理解。因此,認定華語先修生每班是15人,超過1至2人仍是可接受範圍。只要有經營經驗的華語中心主任,稍微一看就知道這個認定不太好。因為成本計算只能聘兼任,不易聘專任華語老師。大學學系一般是以40人為一班,華語先修班在經營上,以20人為一小班,剛好兩小班構成學系一班,其實才比較正確。從成本上計算,20人為一班就可滿足聘專任華語老師的成本。從華語教學專業來看,華語先修班是在台灣華語本土環境,每天專心只上華語課,一班20人其實還是小班,完全可滿足通過華測考試的需求。以上是兩個比較小的技術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