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華語留學產業評鑑形式主義與警總化

2023-02-17 06:50

? 人氣

再舉例說明,代訓華語中心通常沒有什麼專任華語老師,都是兼任免洗筷的臨時老師,疫情期往往都不續聘。接到代訓業務本無法派出自己的專任華語老師,都是臨時招募兼任華語老師去代訓。兼任的成本低,華語中心才能營利,這也是人性貪婪。兼任老師下課就離開,基本上無責任去輔導華語先修生,並非是好的設計。換言之,代訓華語中心會讓華語中心有機會剝華語老師的第二層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準此,創造穩定的國內華語教學市場後,政務官要進一步思考的是有足夠的專任華語老師就業機會嗎?確保華語教學品質一定要經由代訓華語中心這個誘惑人性貪婪的機制嗎?是不是回歸以華語老師的專業資格認定就好?不一定要經由「代訓華語中心」這個形式才能確保教學品質,因為代訓華語中心反而讓人性貪婪有機會剝華語老師的第一層皮與第二層皮。換言之,教育部可開放更多大學,只要大學聘足夠的專任專業資格華語老師,且有華語經營能力,就可認定就可自己安排華語先修課程,不一定需要經由僵硬的「代訓華語中心」之仲介剝削。至於有些大學確實還不具華語經營能力,教育部亦可請有經驗的國立大學代訓華語中心提供專業顧問服務,協助不具華語經營專業的私立大學草船借箭走出活路。

華語留學障礙3:新南向產學專班的申請資格需要經過第3方系所評鑑嗎?

新南向產學專班是教育部擴大招收外國生的有效模式。近期教育部以學系若未經過第3方系所評鑑,不同意一些大學擴大招收產學專班生,引起議論。所謂第3方評鑑在台灣實施將近20年來的社會評論是負面居多,因為評鑑若有利害關係,容易促成結黨結派的風氣,評鑑不講真話,形式主義化,校園政治氾濫成災,很多人親眼目睹與受害。就筆者所知,美國的大學評鑑比較單純,評鑑就是純粹評鑑,目的是促成自我理解與改善,通常不會輕易與獎懲或利害關係掛勾,因為一旦掛勾,就不會講真話,不會探索真正的問題,容易演變為校園權力鬥爭的黑洞,這是人性。美國的評鑑委員通常不具那麼大的獎懲權力,美國具有獎懲權力的是「督學」,訪視評鑑後可減招停招等行政作為,但是就筆者所知,美國的督學制度很嚴格,擔任督學則一生不可擔任學校行政主管,擔任學校行政主管則一生不可擔任督學,因為彼此有利害關係。

教育部不是才廢除學術界怨聲連連的所謂系所評鑑嗎?為何又回馬槍來個系所評鑑?是否過時了?難道又與利益有關,例如廢除系所評鑑,評鑑單位的收入減少業務減少,於是教育部來個回馬槍。評鑑單位的評鑑不便宜,一個系所評鑑往往就接近20萬,一個大學稍微評鑑10個系,就是200萬支出,私立大學當然覺得浪費,於是教育部又說要補助系所評鑑,一個系10萬。聽起來都不單純,評鑑不是單純的評鑑,太多利害關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