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休想要我為虛幻的「臺灣國」流一滴血!

2018-08-06 05:30

? 人氣

「臺獨」是臺灣人民精神的鴉片煙?

馬克思有句世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煙」。意指通過宗教,被壓迫者可以麻醉自己,幻想逃脫苦難,實際上宗教是精神鴉片。面對中共在國際上無情打壓中華民國,聯合國判決中華民國政府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承等情,而國民黨政府又無力回天時,另起爐灶,追求虛幻的「臺灣國」似乎成了國人麻痺情感挫折的另一選擇,也給予獨派人士長期可操弄的時機與空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羅斯十月革命100周年:位在聖彼得堡的列寧銅像(AP)
位在聖彼得堡的列寧銅像(資料照,AP)

利用屈辱性的愛國主義固然可以快速締結群心、糾合群力,卻常常導致人民「理性的黃昏」,以及帶給國家災難性的後果。長期以來,歐洲一直流傳這樣的說法:「德國納粹主義的誕生地不是在慕尼黑,而是在凡爾賽」。希特勒上臺後,提出了包括「反對不平等條約」在內的三大主張,依恃著恢復德國光榮的口號而崛起,體質欠佳的德式民主因此造就了一位專制獨裁者,最終卻陷國家於萬劫不復。針對同一個《凡爾賽合約》,「五四運動」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政治訴求,非但改變中國知識分子和人民的政治嚮往,也讓中共日後得以赤化中國大陸。在1923年,北京大學的世界第一偉人民意調查中,497票裡列寧囊括227票位居第一,美國總統威爾遜51票屈居第二,折射出當時社會氛圍對政治思想典範的移轉。這種民意的展現,到底是過去封固思想的徹底覺醒,還是被另一種新潮的思想給蠱惑了?

臺獨論者指控劉威廷「喪權辱國」、「不愛臺灣」,通過污名化來彰顯自己的政治正確與愛臺情操。殊不知這種人,正如1922年中國劇作家陳大悲在《戲劇》乙文筆下的「愛國賊」,渠等將「愛臺灣國」變成了一種盲目的信仰,動輒對反對者扣上賣臺之名,加以撻伐,非但無助於爭取國際生存空間,反而愛臺適足以害臺。筆者先前在風傳媒「一個臺灣,各自表述,中華民國危在旦夕!」投書中,已從臺灣歷史演進以及國際現實主義的視野,闡述了高喊臺獨正名「政客爽」之際,卻遺忘了明鄭時期的「鄭克塽」,被迫向大清王朝投降的殘酷史實,建議點閱本文的讀者,可以一併延伸閱讀,瞭解詳情。

持平而論,政客臺灣獨立建國的決心是真?是假?在「小白很像大白」(註:即真相大白)之前,大多取決於每個人的自由心證,「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各真其所真,各假其所假」,難有定論。然而,負責任的「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絕對不會沒有建國的具體步驟與作法,更不會沒有獨立進度時間表。至少,要學學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謀定而後動。平時就應著力於厲兵秣馬加強戰備,發展經濟厚植國力,積累外交實力,等待時局轉變,才能有所突破。否則,只是一味地搞「正名公投」,想藉由改名轉運,成就獨立建國大業,無異緣木求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