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休想要我為虛幻的「臺灣國」流一滴血!

2018-08-06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中華民國遭中共打壓,國民黨政府又無力回天時,追求虛幻的「臺灣國」似乎成了國人麻痺情感挫折的另一選擇。(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認為,中華民國遭中共打壓,國民黨政府又無力回天時,追求虛幻的「臺灣國」似乎成了國人麻痺情感挫折的另一選擇。(資料照,盧逸峰攝)

臺中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遭到取消,跆拳道國手劉威廷日前表示:「只要有一絲的風險,依然不會支持正名活動」,寧願以中華隊、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之名在國際舞臺上拚搏,遂引發獨派人士批判是「喪權辱國」、「不愛臺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誠哉斯言,「正名公投」正是政客與特定媒體沒被戳破的選舉語言。近期,蔡總統連續高調批評包括中共對臺「軍演」、「斷交」、「改名」事件,操弄被打壓的愛臺悲情,呼籲全體國人團結對外,儘管可以攫取年底「九合一選舉」政黨的極大化利益,卻也暗助了中共處心積慮想要消滅「中華民國」國號,以及將「臺灣」地區化的意圖,不但激化了兩岸緊張的對立關係,甚或會將無辜的軍人與百姓推向火線。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臺灣自兩蔣時期的威權統治,走向選票決定一切的「選舉式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為能煽惑民意支持,獲得大選勝利,「正名」、「制憲」、「公投」就一直都被民進黨作為選舉動員的利器。日前,曾任「臺獨聯盟」美國本部主席的郭倍宏,也邀集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等人籌組「喜樂島聯盟」,提出「獨立公投,正名入聯」的目標,幻想著要擴展「臺獨」市場版圖,抑或瓜分獨派的政治資源。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所求為何?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證明賴院長言不由衷:「臺灣是個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的曖昧表態?這顯然不會是獨派人士的真正意圖,他們所企盼「臺灣」就是「臺灣國」。令人難以苟同的是,以此為目標,移花接木、暗度陳倉式的「正名公投」,在國內不僅缺乏公開、透明度,在現實主義方興未艾的國際社會中,也不會被強權國家所認可,世界各國無論是「理解」、「認知」、「認識」或「承認」中共的「一中原則」,過度強調以「臺灣」之名的「正名公投」,都會落入中共「三段論述」的陷阱,遭到北京蠻橫的反制,加速「中華民國」國號的消亡,並自我矮化成為中國的「臺灣地區」。今年4月,中國大陸民航局致函30多家航空公司,要求刪除所有將臺灣標註為「國家」的信息,只是開端而非結局。

沒有不正常的國家,只有不正常的國家領導人。政客私心自用,翻雲覆雨式的政治說詞,才是造成國人國家認同危機,引領國家走向衰亡的真正亂源。諾貝爾獎得主索忍尼辛曾批評前蘇聯執政當局:「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自己是說謊,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政客基於勝選動員考量,抑或延續政治生命需要,往往不惜迎合民粹,以今日之我反對昨日之我,統獨立場與時俱變。

1991年2月,「從不否認自己也是中國人」的李前總統,主導通過《國家統一綱領》宣稱:「中國的統一,在謀求國家的富強與民族長遠的發展,也是海內外中國人共同的願望」。卻在1999年7月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出將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在黨內政爭被迫出走後,更於2001年8月策動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以及民進黨獨派成員組成「臺灣團結聯盟」,以推動「臺灣獨立」為政治訴求,退居幕後垂簾聽政。

在民進黨的《黨綱》中明白揭櫫,要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建立主權獨立的臺灣共和國、制定新憲法」。2000年5月政黨輪替,陳總統在就職演說時宣布:任內「四不一沒有」(不會宣布「臺獨」、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政策。旋即,在2002年8月向世界臺灣同鄉會與會人士提出「一邊一國」論。2005年3月,在與歐洲議會視訊時卻又回歸:「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改國號」。然而,在「海角七億」案發之後,為了脫罪再次改口稱:「海外洗錢,是因為要儲備臺獨建國基金」。

傳統上,民進黨向來主張「一個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批判中華民國為「外來政權」、「流亡政府」,而共產黨則想方設法要全面消滅中華民國,並讓臺灣在世界各地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省」,皆無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盱衡時勢,臺灣能否獨立建國深受國際現實主義框架的制約,「我不能夠騙自己,也不能夠騙別人,我們不到,就是做不到」(註:陳總統說詞)。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強權歷來主張兩岸和平統一,且「不支持」臺灣獨立。2004年10月,美國前國務卿包威爾在北京訪問期間,更明確表示:「臺灣不是獨立的國家,不是享有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捨棄實質存在的「中華民國」,追求虛幻的「臺灣國」,結果是臺獨之夢遙不可及,而長期以來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也幾乎不保。民、共統獨立場迥異,卻又殊途同歸,共同致力於消滅「中華民國」。

筆者一度困惑於曾身為中華民國的領導人,如何能夠「打著紅旗反紅旗」,一方面堅持臺灣獨立建國,批判中華民國的存在;另方面卻又將虛幻的「臺灣國」,套在「中華民國」之上,尤其是每逢臺獨活動在國際上引起紛爭,還拿「中華民國」當作擋箭牌,來緩解執政無能,外交失算的壓力。經友人建議觀賞美國《醜聞風暴》(Scandal)影集,從劇中審視了主要成員追名逐利的心態,方知政客心中只有權力和利益,沒有堅定的政治理念和立場,當然眼裡也不會有國家和人民,如此才能夠在統獨之間違心游走,掰的如此順理成章。

「臺獨」是臺灣人民精神的鴉片煙?

馬克思有句世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煙」。意指通過宗教,被壓迫者可以麻醉自己,幻想逃脫苦難,實際上宗教是精神鴉片。面對中共在國際上無情打壓中華民國,聯合國判決中華民國政府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承等情,而國民黨政府又無力回天時,另起爐灶,追求虛幻的「臺灣國」似乎成了國人麻痺情感挫折的另一選擇,也給予獨派人士長期可操弄的時機與空間。

俄羅斯十月革命100周年:位在聖彼得堡的列寧銅像(AP)
位在聖彼得堡的列寧銅像(資料照,AP)

利用屈辱性的愛國主義固然可以快速締結群心、糾合群力,卻常常導致人民「理性的黃昏」,以及帶給國家災難性的後果。長期以來,歐洲一直流傳這樣的說法:「德國納粹主義的誕生地不是在慕尼黑,而是在凡爾賽」。希特勒上臺後,提出了包括「反對不平等條約」在內的三大主張,依恃著恢復德國光榮的口號而崛起,體質欠佳的德式民主因此造就了一位專制獨裁者,最終卻陷國家於萬劫不復。針對同一個《凡爾賽合約》,「五四運動」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政治訴求,非但改變中國知識分子和人民的政治嚮往,也讓中共日後得以赤化中國大陸。在1923年,北京大學的世界第一偉人民意調查中,497票裡列寧囊括227票位居第一,美國總統威爾遜51票屈居第二,折射出當時社會氛圍對政治思想典範的移轉。這種民意的展現,到底是過去封固思想的徹底覺醒,還是被另一種新潮的思想給蠱惑了?

臺獨論者指控劉威廷「喪權辱國」、「不愛臺灣」,通過污名化來彰顯自己的政治正確與愛臺情操。殊不知這種人,正如1922年中國劇作家陳大悲在《戲劇》乙文筆下的「愛國賊」,渠等將「愛臺灣國」變成了一種盲目的信仰,動輒對反對者扣上賣臺之名,加以撻伐,非但無助於爭取國際生存空間,反而愛臺適足以害臺。筆者先前在風傳媒「一個臺灣,各自表述,中華民國危在旦夕!」投書中,已從臺灣歷史演進以及國際現實主義的視野,闡述了高喊臺獨正名「政客爽」之際,卻遺忘了明鄭時期的「鄭克塽」,被迫向大清王朝投降的殘酷史實,建議點閱本文的讀者,可以一併延伸閱讀,瞭解詳情。

持平而論,政客臺灣獨立建國的決心是真?是假?在「小白很像大白」(註:即真相大白)之前,大多取決於每個人的自由心證,「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各真其所真,各假其所假」,難有定論。然而,負責任的「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絕對不會沒有建國的具體步驟與作法,更不會沒有獨立進度時間表。至少,要學學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謀定而後動。平時就應著力於厲兵秣馬加強戰備,發展經濟厚植國力,積累外交實力,等待時局轉變,才能有所突破。否則,只是一味地搞「正名公投」,想藉由改名轉運,成就獨立建國大業,無異緣木求魚。

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以及「維持現狀」是目前國人最大公約數。基本上,中共武力犯臺是一個假設性命題,如果臺灣不主動宣布獨立,中共即無大軍壓境的藉口。倘若臺灣逕自公投獨立建國,違反了美國的「一中政策」,逾越了北京的「一中原則」,牴觸了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就會讓中共師出有名,也會讓美國失去聲援的理由,臺灣內部恐怕也會因統獨爭議,未戰先分裂。

筆者相信,國人並不像日據時期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所言:「貪財、怕死、愛面子」,但願意為臺獨政治理念而捐軀的人數與比例,恐怕遠遠不如獨派人士期望的多。根據在今年4月間《ETtoday新聞雲》所做的民調,九成以上的國人希望「維持現狀」,若兩岸因臺獨爆發衝突,有七成以上民眾表示不願意自己或親人上戰場。至於針對「鐵桿臺獨」部分,根據2015年杜克大學與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共同執行的「臺灣民意與國家安全」問卷調查,僅有8.3%的「鐵桿臺獨」願意從軍支持臺獨,如果臺獨導致兩岸開戰,有兩成六表示要從軍抵抗,卻有高達七成認為與我國沒有邦交的美國會出兵援臺。顯示堅定地臺獨論者徒有浪漫情懷,卻沒有為建國犧牲的決心和準備。

「歷史是一面照妖鏡」,自己的國家必須自己救。1961年1月,甘迺迪就任美國總統,為增援協防越南盟邦在就職演說中稱:「為確保自由的存在和自由的勝利,我們將付出任何代價,承受任何負擔,應付任何艱難,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敵人。這些就是我們的保證——而且還有更多的保證」。最後的結局是,美軍撤出越南戰場,1976年7月南北越統一,組成新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約有百萬越南人民逃離國境,移居海外。

甘迺迪(取自網路)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資料照,取自網路)

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是越戰期間美國反戰人士對政府海外出兵的大哉問,也間接促成美國兵役制度從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為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百姓安全福祉而戰」,是國軍終身信守不渝的信念。筆者曾為中華民國的現役軍人,在過去漫長的軍旅生涯中,為保國衛民獻上了死亡的空白書,並曾與軍中袍澤共度過「備屍袋、寫遺書」的九六飛彈危機難關。解甲返鄉執教多年,仍不時被睡夢中歷歷在目的戰火給驚醒,餘悸猶存。

任何政黨存在的目的都應是讓國人安身立命,高枕無憂,過著更好的生活,而非為了選舉謀取一己一黨的政治私利,把軍人和人民推向戰爭的懸崖。2013年2月,英國皇家特種部隊退伍軍人Ben Griffin在牛津聯盟(The Oxford Union)辯論中的發言,或許值得國人警惕和省思,他揭露:「為了女王和國家而戰」是那些永遠不曾參戰,也永遠不會真正參戰的人,緊緊掛在嘴邊的套話。那些有權決定和戰政策的政客、將軍、軍工複合體和媒體,聲稱軍隊是為了自由、民主或人權而戰,無視戰爭帶來的第一件事永遠是傷亡,卻從中獲得最大利益,來滿足他們的貪欲和野心。

蔡總統上臺後,任用的兩任國防部長馮世寬和嚴德發,雖無力捍衛政府對退伍軍人承諾過的法定權益,卻都不約而同的在立法院表示:「國軍不會為『臺獨』而戰」。臺獨主張猶如虛幻的鏡花水月,在國內非但沒有共識,在國際間也完全不受支持,更會引起中共領導人不理性的霸道反制,兵兇戰危。獨派人士樂此不疲地倡導「正名公投」,就彷彿《紅樓夢》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在大石牌坊上所見到的那幅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把虛假的「臺灣國」當作真實的來玩弄,真實存在的中華民國反而像是虛無飄渺一般。「這些錯誤的政策正把臺灣帶向危險的境地,蔡政府正在犯下不可挽救的錯誤」(註:改寫自蔡主席對馬政府的批判字句),而尚具後備軍人身分的筆者,當然不願意為了政客縱欲式的選舉語言,以及海市蜃樓般的「臺灣國」,激怒中共領導人所遭致的大敵當前,在兵臨城下時披掛上陣,犧牲任何一滴血!

*作者為後備軍人,大學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