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鍾專文:無根困境、中東歐的泛運動與無國者─《極權主義的起源》導讀

2022-12-30 04:50

? 人氣

鄂蘭認為,這種孤棄狀態已在現代社會中,開始成為一種大眾日常經驗。正是在這種「孤棄」的狀態下,人們才會迫不及待地要擁抱意識形態的邏輯性,以獲得某種虛假的固定位置,並臣服於全面恐怖的統治,毫無抵抗意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順著對極權政府本質的追問,鄂蘭似乎最終觸及了更為普遍的現代處境,從而也使這一極權理論有了更為寬廣的理論意義。不時陷入空虛寂寞的當代人,多少都能在鄂蘭的描述中找到一些與自身經驗呼應的影子。然而筆者要提出的是,雖然就理論架構來看,上述三個面向似乎處於一種平行相應的關係,但是就實踐層面來說,卻並非如此,換言之,我們不能僅僅因為在上述各面向中發現一點呼應之處,就妄稱極權已經再現。實際上,我們如果將上述政府本質、行動原則、基本經驗這三個面向,轉換成三個更寬泛的說法,就會發現它們實際上對應著「極權」前三章,這就是:民眾基礎、虛構邏輯與統治方式。筆者姑且稱之為極權三層次。

首先,第十章〈無階級社會〉的核心主角正是大眾人,也就是「孤棄」經驗的擁有者,它在理論探討上是最後一個環節,而在形成極權政體的實踐層次上卻最為初始。大眾與暴民不同,他不像後者那樣具有暴力性與進取心,而是看似中立的政治冷感者。在冷感背後則是一種孤立無助的原子化狀態,這種狀態讓人對各種政黨主張漠不關心,卻甘心拋下一切,響應意識形態動員,成為運動的一份子。可以說,大眾正是支持極權運動的最主要的民眾基礎。

第十一章〈極權運動〉的兩大元素宣傳與組織,實為一體兩面,它們皆是極權運動在其支配力所未逮的地方,對民眾進行動員的手段,而這兩者的核心實際上就是虛構。宣傳的要點在於它總是針對某個外部世界,旨在維持極權運動內部虛構世界的一貫性。然而宣傳的真正目的或實質,則是組織。鄂蘭令人驚嘆地將極權運動劃分成由五種人組成的洋蔥式結構:同路人、普通黨員、菁英黨員、高層小圈子、領導人。這五個層次,越往裡面就越遠離現實世界,也越是不會輕信那些欺騙一般民眾的宣傳內容,而他們實際相信的內容也越是「高級」、越是「核心」。1

這種洋蔥式組織結構的關鍵在於,在任意兩個層次的群體中間都形成了一道保護極權世界的保護牆,於是通過這一層層的深入,極權世界與非極權世界之間的鴻溝就被逐漸弭平了,極權運動的巨大虛構也得以維繫。

第十二章〈極權掌權〉是全書最龐大的一章,它的標題直接告訴我們,它討論的正是極權獲得實際統治權力之後的運作方式。它所要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極權運動掌權之後,要如何在接管既有國家機器的狀況下繼續維持不斷「運動」的激進特質。其方法是通過機構的多重疊加,讓人們永遠搞不清楚真正的權力中心所在,進而只能服從出自領導人意志的絕對權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