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李應元黨國思想的轉捩點─中壢事件:《戰後「黑名單」》選摘(3)

2022-11-25 05:10

? 人氣

後來那封信就輾轉傳到同一個研究室研究生的手中,那大家看了就覺得很奇怪,首先疑惑的是為什麼教授寄信到紐約會寫漢字呢?而且又為何要寄這種信到紐約那個地方?後來再仔細一看內容,才知道原來是學校職業學生所做危害民主人權的密報,那郭倍宏與林國慶他們知道了就決定發起連署。由於我讀的北卡大學校區離他們學校不遠,開車約半小時左右就到了,所以一旦發生事情,地利之便的我們當然是第一個聲援的單位,那時我們這些朋友就一起四處幫忙張貼海報。當然這期間,學校對於我們這些行為也會取締嘛!那學校一邊取締,那我們就一邊抗爭,所以在那個時候算是引起一個滿大的風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卡海報事件的重點是職業學生的問題。美國人無法理解職業學生為什麼會存在,因為美國是個開放的國家,特別是外國學生要來讀書他們都很歡迎。美國人不知道職業學生跟白色恐怖、威權統治有著關係,甚至還因為冷戰體系需要國民黨的支持,存在著將台獨跟共產黨視為同路人的誤解。國民黨甚至在美國國會裡遊說,若不協助打壓台獨運動,將會損及美國的利益。

海報事件結束後,我們開始積極串聯組成台灣學生社,其實當時會組織起來,可能是因為受到美麗島事件的影響,很多海外學生都相當關心臺灣的前途,並想著為臺灣做些什麼事情,於是再加上海報事件這個近因促使之下,最後才能成功的在全美校園成立臺灣學生社這樣的組織。起初開會的時候,我覺得比較像是學生在參加夏令營活動的感覺,從北卡到辛辛那堤(Cincinnati,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等其他州的地方串連開會,開車差不多都要花到一天的時間,後來為了思想交流與聯絡方便,就仿照國內黨外雜誌發行的模式,也推出屬於我們海外的雜誌刊物,於是才有《臺灣學生》雜誌的發行,利用學生雜誌串聯各校臺灣學生。在當時敏感的政治氛圍下,為了不惹麻煩,起初並沒有想說在雜誌上掛任何名字和通訊地址,但是既然要以這本雜誌當作機關雜誌,並且向海內外鄉親募款,一定要有一個公開發行人的名字和聯絡方式才具有公信力,於是推選之下,我就成為該雜誌的第一任發行人。

至於美國台獨團體的左右路線之爭,其實台獨裡頭左派思想一直存在。台獨左派像是當時在Texas A&M University 的高成炎、黃介清、張金策等,大多是辦雜誌宣揚台獨理念,還有日本的史明等。所謂的路線之爭,在海外大家並不覺得彼此之間有很大的衝突,只要是反國民黨威權的人我們都很歡迎,來美國我們都是熱情接待,舉辦演講活動。雜誌上的文字之爭確實有,為了一字之差也會筆戰,但是只要有重大事件發生大家也都會彼此聲援和支持。在推倒國民黨的大目標下,大家參加活動也還是相敬如賓,像是同鄉會舉辦夏令營,各方人馬都會邀請,不分左右派。我接《臺灣學生》發行人半年後,回台加簽就被拒絕了,其實這也在預料之內。1979 年,美麗島事件後,出國的這一批留學生特別關心台灣民主運動,所以大家才想要辦一個刊物,好將彼此串聯起來。但是學生課業也忙,沒時間也沒資源,所以才討論出月刊形式,但是募款活動要徵信,需要一個公開的代表人。當時選舉代表人,第一次大家推派我出來,但我認為郭倍宏比較了解刊物運作也熱心,但我認為他涉入較深經歷較久而推薦他;經過第二次投票,還是我最高票,我就成為《台灣學生》的發行人。《台灣學生》一開始是洪哲勝負責經費,但我們從第一期開始就進行募款,有固定的贊助者,也獲得大家的迴響,因為大家認為這是件很重要的事。一期大概印刷幾千份,都用寄送的;透過台獨聯盟系統,也有寄送到日本與台灣青年交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