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二十大報告》北京推「人才強國戰略」應對美中科技戰,習典範正式登場

2022-10-17 18:13

? 人氣

2022年10月17日,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台大政治系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2022年10月17日,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台大政治系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16日上午於北京登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政治報告, 揭櫫未來5年中國整體國家發展目標與大政方針。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台大政治系17日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邀請多名學者就二十大政治報告進行全面性分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十大報告主軸: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中戰略競爭

政大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指出,二十大報告涵蓋兩大主軸:「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美中戰略競爭」。他表示,該報告不僅暗指習近平及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推手,同時也暗示國際社會「中國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繼承者」。

王信賢透露,二十大報告雖然通篇未提美國兩字,但整篇顯然都在談美中戰略競爭,反映出北京當局的「美國心魔」,此情況從報告中的「反單邊主義」、「反霸」、「反強權」、「反雙標」等論述便能窺知一二。

他也特別提及二十大報告中的「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強調中共將加強新興領域立法、涉外領域立法,並稱「這是針對美國過去幾年的長臂管轄所訂立」。

2022年10月17日,政大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於「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發表演說。(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2022年10月17日,政大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於「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發表演說。(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因應美中科技戰

在經濟發展方面,二十大報告主要總結中國過去10年的經濟成就, 包含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8.5%,以及進入創新型國家等里程碑。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分析,中共接下來的經濟戰略將著重「實質經濟」發展,意即推動第一級和第二級產業發展,加快中國成為農業及製造業強國,同時推動「高品質發展」,強調「質」的提升,而非「量」的成長。

王信賢也發現,中共今年特別將「科教興國」及「人才」2目標從經濟層面中獨立出來,強調科技人才與新創自主的重要性,他認為這是為因應美中科技戰所出現的調整。對此,劉孟俊則表示,隨著美國近日對中國祭出嚴格的晶片出口管制,中共已意識到其高科技發展無法僅依靠大量資本,解決技術人才問題才是關鍵。因此,北京將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的自立自強。

2022年10月17日,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於「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發表演說。(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2022年10月17日,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於「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發表演說。(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典範轉移:從鄧小平到習近平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表示,二十大報告凸顯了「鄧小平典範」淡出與「習近平典範」登場。他指出,在本次二十大講稿中,「鬥爭」一詞出現的頻率與十九大時相差不多,反倒是「改革」和「開放」兩詞的詞頻下降了近50%。這不僅顯示「改革開放」在中共黨內的熱度不若以往,也意味其內涵的轉變。在本次報告中,「改革」多變成「完善」、「開放」則被改為「治理」。

2022年10月17日,政大東亞所教授黃瓊萩於「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發表演說。(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2022年10月17日,政大東亞所教授黃瓊萩於「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發表演說。(圖/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提供)

政大東亞所教授黃瓊萩則指出,中共二十大延續了十九大的關鍵字,繼續加強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強調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宣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以及講好中國故事等目標。

她分析指出,中國式多邊主義具有「即興」、「雙邊」、「彈性」等特色,並強調實用精神。隨著北京近年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推廣「中國治理模式」,她認為,中共很有可能藉機重新定義地緣政治上的「區域(region)」概念,重塑既有的國際社會秩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