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我們要的是真相,還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2022-09-02 06:30

? 人氣

除非中共傻傻的被騙(這個可能性已經消失),或被迫接受台灣獨立,否則台灣海峽就沒有和平可言——這是醜陋的真相,也是台灣民眾不願意承認的真相!(資料照,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除非中共傻傻的被騙(這個可能性已經消失),或被迫接受台灣獨立,否則台灣海峽就沒有和平可言——這是醜陋的真相,也是台灣民眾不願意承認的真相!(資料照,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不怕,不代表沒事——我們不怕Omicron,結果到8月上旬為止已經犧牲了8400多條人命!

日前,一位小學同窗勸我,不要對各種時事雞蛋裡挑骨頭,因為「有些實話不能說,有些說了不是實話,為了提振軍民士氣,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任何國家都不例外」。這是專制時代的愚民政策,卻是我小學同窗眼中的理所當然!我沉澱了好幾天,才釐清自己退休生活不快樂的根源:從執教時期甚囂塵上的「學用落差」開始,到退休前後看到的諸多政壇亂象,全盤顛覆了我所接受的學術訓練當中,對於真相(truth)或事實(fact)的堅持──這是對個人價值觀的否定,也是對個人存在價值的否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文將從學術界幾個著名的「踢館事件」談起,彰顯出少數學者對於真相或事實的堅持,以及多數學者自欺欺人的冷漠,其後再聯結到近期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 Pelosi)訪台風波,藉以證明包括台灣社會在內,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基本上都是在自欺欺人。

少數學者的堅持,多數學者的冷漠

先談以「發掘真相,創造知識」為使命的學術界。在「發表或淪亡(publish or perish)」的文化主宰學界之後,發掘真相和創造知識老早成為歷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發表,而發表的主要目的則是保住教職並獲得升遷。

也因此,多數學者都藉由觀察和經驗,自行建構出一套「作者秘方(author’s formula)」,例如選擇小題目、選擇熱門題目、選擇先進分析方法、多引用投稿期刊既有文獻等等,甚至還包括晦澀難讀,看似高深莫測的「讓人自覺愚蠢的寫作法(obtuse writing)」!

這一切都是「為了發表而研究」,而不是「為了發掘真相、創造知識而研究」。然而,雖然有不少人提出警告,但學界高度自嗨,沉迷於用論文發表來區分學術地位高低的遊戲規則。這其中,只有少數人直言不諱的指出,包括頂尖期刊在內,許多已發表的論文很可能根本就是垃圾,表1列出幾個我所熟知的重要範例。

20220810-表1-學界著名的部分踢館事件。(作者提供)
表1-學界著名的部分踢館事件。(作者提供)

前3個事件都是針對學界引以為傲,視為聖牛(sacred cow)般不可侵犯的同儕審查(peer review)。「論文重投事件」顯示同儕審查相當不可靠(學術上稱為「信度偏低」),不但未能抓出原封不動重新投稿的論文,而且絕大多數原本接受而且廣受好評的論文,在另一組審查人眼中卻變成品質低劣的殘次品。

「索卡爾事件」證明旁徵博引但言之無物的論文,有可能瞞過審查人的法眼而獲得刊出,「大咖鎩羽事件」則證明,許多審查人有眼無珠,把諾貝爾經濟學獎代表作當成不值得刊出的學術垃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