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流離失所只發生在其他國家嗎?無國界醫生特展讓台灣民眾親身體會

2022-06-17 19:30

? 人氣

無國界醫生(MSF)基金會執行長鄔荻芳(簡恒宇攝)

無國界醫生(MSF)基金會執行長鄔荻芳(簡恒宇攝)

為了紀念《關於難民地位公約》通過50周年,聯合國2001年訂定每年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而在此紀念日前夕,無國界醫生台灣辦公室17日為難民紀實展揭幕,希望藉由展覽提升大眾對難民議題的認知,也透過照片和互動模式,讓民眾有更直接的感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國界醫生(MSF)是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2016年設立台灣辦公室,之後於2019年成立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透過交流及推廣活動,加深大眾對人道救援的認識。基金會6月17至26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被迫離家的路上」展覽,提升大眾有關難民的意識。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球約有890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成為難民,即平均每88人中,就有1人被迫逃亡。此外,約100萬名孩童一出生就是難民,而2018至2020年間,平均每年有29萬至34萬難民寶寶,且截至2020年,約3500萬難民未滿18歲。

無國界醫生(MSF)難民紀實展中一張牽手照片,強調團結的重要性(簡恒宇攝)
無國界醫生(MSF)難民紀實展中一張牽手照片,強調團結的重要性(簡恒宇攝)

打破沉默 積極為難民發聲

MSF基金會執行長鄔荻芳(Ludivine Houdet)致詞時強調,這些資料不只是個數字,而是有那麼多人在尋求安定家園,「尋求庇護並不是犯罪」,直言難民應受到有尊嚴、有人性的對待。她向《風傳媒》表示,MSF盼藉此展覽,提升民眾有關難民的意識。

鄔荻芳提到,MSF會透過一般媒體、社群平台來推廣人道救援、協助難民和移民等認知,只是大多數人會覺得難民是在很遙遠的一端出現,因此希望以展覽減少距離感。她表示,除了醫療救援,MSF也積極打破沈默,為難民發聲,而照片能有強而有力的渲染力。

MSF台灣辦公室曾於2021年10月舉辦MSF醫療行動50周年攝影展,而MSF長期與國際知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合作,這次難民紀實展中的照片也是出自該社攝影師之手。鄔荻芳說,每個人對照片的解讀不同,因此MSF僅用簡短文字敘述照片內容。

無國界醫生(MSF)難民紀實展的互動遊戲中,用貼紙呈現逃亡時要帶走的物品,供參觀民眾選擇(簡恒宇攝)
無國界醫生(MSF)難民紀實展的互動遊戲中,用貼紙呈現逃亡時要帶走的物品,供參觀民眾選擇(簡恒宇攝)

減少距離感 讓大眾更有感觸

鄔荻芳稱,每張照片都有想凸顯、表達的故事和想法,但只有簡單文字敘述,就是想讓大眾自身去增加感觸。她指出,許多難民都是乘船前往希臘,其中1張照片是身上背著多個保特瓶的孩子,顯示難民尋找安全之處的危險,而有張牽手的照片,鄔荻芳說,這是展現團結之意。

鄔荻芳坦言,MSF接觸到的人確實較為弱勢,因為這些移民、難民缺乏資源,又被排除在醫療體系之外,但MSF在推廣相關認知時,不會強調這些人的脆弱及可憐,並讓難民自己訴說故事,「不是只有MSF在說」,以更多元的方式來傳達難民議題和醫療救援。

無國界醫生(MSF)基金會董事長劉鎮鯤(簡恒宇攝)
無國界醫生(MSF)基金會董事長劉鎮鯤(簡恒宇攝)

這次展覽還有分享部分難民逃亡時所帶物品,並設置30秒選擇5樣逃亡要帶的東西互動遊戲,希望讓民眾知道難民逃亡時的心情。鄔荻芳選擇藥品,因為她有個會過敏的孩子,而在逃亡途中不一定能取得藥物,所以藥品是她的首選。基金會董事長劉鎮鯤則選了手機。

「這個時代,再偏僻的地方都有訊號」,曾在前線參與醫療救援行動的劉鎮鯤提到,南蘇丹的沙漠中都能收到3家電信公司的訊號,而手機可對外求援,以及與家人聯繫。他也說,目前有15位台灣人投入MSF救援工作,「相信台灣會有更多人對有需要者付出一己之力,不論是醫療或非醫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