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1968年日本學運「決一死戰」 嚮往文革「造反有理」精神

2018-04-28 22:25

? 人氣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盧逸峰攝)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盧逸峰攝)

談起各國學運,日本1960年代的鬥爭行動激烈程度可說是數一數二,如1968年東大學生佔領安田講堂,當800多名機動隊出動驅離時,學生竟是抱著要「玉碎」決一死戰的精神,而綜觀歷史,日本學運不單單是對本國教育、政治體制的反抗,在特殊的國際關係下,更是對美國戰後駐軍的反斥,以及對於中國文革「造反有理」的嚮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思沙龍講座,今日便以1968年學運為主旨,邀請到日本神戶大學講師劉燕子分享這段鬥爭歷史的背後成因。

20180428-思沙龍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由傅月庵及劉燕子對談。(盧逸峰攝)
思沙龍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由傅月庵及劉燕子對談。(盧逸峰攝)

讀到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開始對日本學運有興趣

劉燕子開頭便播放起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一面侃侃談起,她自己是在日本留學時讀到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而對日本學運產生興趣,書中有一段描寫大學裡在上希臘美學時,2位學生衝進講堂說:「老師,比希臘悲劇更大的悲劇正在發生」,並開始發起全學聯罷課的傳單。

1960年跟1968年在日本學運、公民運動史上是2個重要的年份。為了反對承認美軍在日本駐軍的安保協議更新,1960年,抗議群眾包圍了日本國會,其後一連串激烈的抗爭,除了迫使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取消訪日、日本首相岸信介辭職外,更造成一名學生樺美智子死亡。

20180428-思沙龍,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吸引許多觀眾。(盧逸峰攝)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吸引許多觀眾。(盧逸峰攝)

1968年,東京大學醫學部學生反對作為廉價勞工開始進行校內反對運動,當時醫學部為此開除了17名學生,因此引爆佔領了東大的權威象徵安田講堂,在各校「全共鬥」組織串連下,抗爭遍及全國,光在東京都內便有55所大學遭到封鎖。

1950年代安保協議 刺激日本民族主義

談起這段歷史,劉燕子提到,50年代全球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蓬勃風行,安保協議無疑刺激了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此行動不僅是反對美軍,也反對美國透過軍隊進駐日本獲得廉價勞動力,其中「全學聯」(全日本學生自治聯合會總會)在反安保運動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而在反安保鬥爭後,學運暫時退潮,至1968才再度出現。

劉燕子並提到,1968年全共鬥(全學共鬥會議)成立,當時學運的興起有2個主要因素,首先是大學人數增加,1960年至1974年間大學就讀率由10%提升到了37%,而這些學生仍保留負使命感的菁英主義,便成為學運中的主力。

20180428-思沙龍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由傅月庵及劉燕子對談。(盧逸峰攝)
劉燕子提到,當時學運的興起是大學人數增加,1960年至1974年間大學就讀率由10%提升到了37%。(盧逸峰攝)

其二則是受到中國文革「造反有理」的風氣影響。劉燕子回憶,她當時訪問過一名叫田中百合(Tanaka Yuri)的學生,便是因此改名為改名田中有理,並且能以中文背誦毛語錄。

劉燕子並提到,為了爭奪學運主導權,全共鬥內部派閥鬥爭非常激烈,而日本學運不論在參與人數、持續時間以及使用手段的暴力程度上,皆遠超其他國家,「是拿起棍棒進行的鬥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