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東京空襲80周年─杜立德傳奇

2022-04-17 07:20

? 人氣

加州馬區航空博物館(March Air Field),既是當年蕭特學飛行的基地,也是戰後第15航空軍司令部的所在地,與杜立德有深厚淵源,博物館特別以模型來呈現杜立德空襲時的情況。(李博儒攝)

加州馬區航空博物館(March Air Field),既是當年蕭特學飛行的基地,也是戰後第15航空軍司令部的所在地,與杜立德有深厚淵源,博物館特別以模型來呈現杜立德空襲時的情況。(李博儒攝)

杜立德突襲80周年

1942年4月18日,為了替珍珠港事件中遭日軍偷襲而死的2335名官兵與68名百姓復仇,16架B-25B轟炸機在美國陸軍杜立德(James H. Doolittle)中校領導下,由海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USS Hornet, CV-8)上起飛,對日本本土實施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的首次空襲。在這場史稱「杜立德突襲」(Doolittle Raid)的行動中,東京、橫濱、名古屋與神戶都被B-25B投下了炸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按照美軍的計劃,16架B-25B在轟炸完日本本土後,將飛往中國浙江省的衢州機場加油。接著再飛往重慶,把飛機通通交給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以後,機組人員經由駝峰航線離開中國。不過因為大黃蜂號的行蹤提早為日本間諜船發現,迫使16架B-25B必須提早起飛,最後除了一架B-25降落到蘇聯濱海地區外,其餘都因為燃料耗盡而在中國沿海墜毀或者迫降。

幸運的是,15架B-25B的75名機組人員當中,除了3人沒能在迫降的過程中生還下來,另外有8人被俘之外,其餘64人都得到第3戰區、或者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副局長戴笠將軍指揮的忠義救國軍游擊隊救助,平安撤退到了大後方。換言之,「杜立德突襲」也拉開了中國軍民營救美國飛行員故事的序幕,到日本1945年8月15日投降為止,總共有735名美軍飛行人員為中國人所營救。

不過為了報復杜立德還有營救美國飛行員的中國人,日軍也在1942年5月15日發起浙贛會戰,以優勢兵力摧毀衢州機場,並沿路屠殺了近25萬中國人。為此有許多人,包括當時參與營救行動的浙江省民政廳廳長阮毅成之子阮大仁都認為此次行動毫無價值,甚至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有些得不償失。過了80年回顧這場空襲行動,是否真的那麼毫無意義呢?

20220415-馬區航空基地博物館裡的杜立德展示區。(李博儒攝)
馬區航空基地博物館裡的杜立德展示區。(李博儒攝)

與中國有深厚淵源

回顧「杜立德突襲」以前,首先我們要回顧的是杜立德這號人物。因為他與中華民國的淵源並不始自於「杜立德突襲」。讓我們把時空拉回到20世紀之初,論當時美國最傑出的特技飛行員,如果杜立德自稱是第2,恐怕沒有人敢聲稱自己是第1。而像杜立德這樣優秀的美國飛行員,正是30年代積極建設現代化空軍的蔣中正,所渴望爭取為己所用的人才。

正好在90年前,即1932年的2月22日,一位來中國試飛波音218驅逐機的美國飛行員蕭特(Robert M. Short),因為無法忍受日軍對中國平民的無差別轟炸,出於義憤駕機參戰。雖然蕭特技術優秀,無奈最終還是寡不敵眾,為中華民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或許因為這個原因,蔣中正對美國飛行員產生了巨大的好感,決定讓他們指導中華民國空軍的現代化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