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教授談「上海疫情之謎」:嚴厲封控、全市篩檢,確診數為何未見下降?

2022-04-14 14:30

? 人氣

只有在完成全程免疫接種,尤其是接種加強針後,病毒的危害才能變得很弱。這樣的話,總體來講跟流感就差別不大。尤其是對健康的人或者是年輕人、身體好的人,就可以和流感一樣對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也就對防控措施的調整,創造了很好的機會窗口。

前兩年實行嚴格管控的東南亞國家,比如日本、新加坡還有紐西蘭、澳大利亞都開放了。開放後感染人數也大量增加,但民眾不怕,覺得感染就像感冒一樣,有很多輕症,這些影響大家都能承受,也不會擊穿醫療資源。

香港一直沒能真正開放,這輪疫情大流行後,陰錯陽差,說不定就能徹底從疫情中走出來了。這一關,我覺得任何國家都要面臨,都要闖關,只是看闖關的時機和代價。

BBC中文:中國國內的討論是中國醫療資源分佈不均,怕放開後造成醫療資源擠兌。

陳錚鳴:因為嚴格管控,並抽調大量的醫務人員從事防疫工作,現在醫療資源可能已被嚴重擠兌。這樣勢必對其他一些非新性冠疾病的診療造成不利的影響。上海每天有7000多台手術,有些手術耽擱一個月兩個月問題不大,但有些急性手術,比方急性胰腺炎、搭支架等都是救命的手術,這些手術會不會因管控而被耽擱,可能的次生危害如何避免?都要科學面對,找到好的平衡點和精準管理的技術路徑。

「因為嚴格管控,並抽調大量的醫務人員從事防疫工作,現在醫療資源可能已被嚴重擠兌。」
「因為嚴格管控,並抽調大量的醫務人員從事防疫工作,現在醫療資源可能已被嚴重擠兌。」

比如可以通過集中的電話服務採集不同的信息來實現分級診療,確定求助者是否需要住院,或者需送至指定醫院治療。對急診入院的病人,也可以根據有無核酸檢測以及檢測結果,按交通燈的原則區別對待,及時進行診治。

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光要考慮新冠病人的需要,同時也要考慮其他病人。一刀切的防疫,會把複雜問題簡單化,顧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次生醫療危害。

BBC中文:很多人怕得後遺症。

陳錚鳴:後遺症確實有,但現在很多的研究都是針對第一波和第二波的新冠病毒,而且當時很多人沒有接種疫苗,所以感染後得重症,有部分患者不能徹底恢復。

現在全球都在研究新冠病毒的後遺症。接種疫苗後(患)後遺症的機率肯定更低。但有多少後遺症,什麼情況下有,持續多長時間,感染Omicron後情況又如何,這些問題現在還缺乏非常科學的數據。

採訪內容經過編輯整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