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教授談「上海疫情之謎」:嚴厲封控、全市篩檢,確診數為何未見下降?

2022-04-14 14:30

? 人氣

陳錚鳴:Omicron引發的這一波疫情,國際上的數據顯示,有症狀和無症狀感染者大概的比例是20%和8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春和吉林的數據和國際數據相比,結果比較吻合。但上海有症狀感染者的比例特別特別低,只有不到5%的有症狀感染者。(我)沒有第一手數據,個人認為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上海的免疫接種率特別高,而且篩查比較徹底;另一方面,由於採取全民篩查,部分感染者還處於潛伏期。此外,可能是在報告症狀時,人為的主觀淡化症狀。

FILE PHOTO: A worker in a protective suit keeps watch next to barricades set around a sealed-off area, during a lockdown to curb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in Shanghai, China April 11, 2022
上海已採取了嚴厲的封城措施,街道兩邊用擋板阻止人員進出。

BBC中文:上海到目前為止報告一例重症,未有報告任何死亡個案。另外,即使累計確診超過20萬人,上海至今未有高風險區。

陳錚鳴:和國際慣例有所不同,中國在報告新冠疫情時,分有症狀和無症狀的人數。這容易造成誤讀,低估疫情的嚴重程度。比方說上海目前每天檢出的新感染者二萬餘人,但有症狀者只有幾百例,不仔細看,可能會產生一種疫情不嚴重的錯誤判斷。

中國新冠的防控分級管控區主要按照有症狀感染者的人數來分,將無症狀感染者另類處理,這樣可能使社區防控的機動性大一點,可以管得不那麼死,對民生的影響稍微小一點。

但疫情一旦擴大,這種分類已經意義不大,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

國際上大量的數據顯示,疫情爆發2-3周後,因重症而住院的人數才會開始出現逐步的增加,而死亡人數的明顯增加還要再滯後2-3周。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數周,上海新冠重症和死亡的人數應該會出現上升的趨勢。

當然,中國對新冠病例死亡的分類和標準也與國際有所不同。在大流行期間,為了統計口徑的方便,歐美各國的標準為死亡之前28天感染過新冠病毒,都算作因新冠死亡。

很多(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可能死亡時,不是直接死於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或者呼吸衰竭;可能是檢測陽性或有過輕微症狀,但是死於心臟病或者死於腫瘤轉移等等,在統計時都被算作因新冠死亡。

中國對死於新冠的判斷標準可能更嚴。

Omicron等同大號流感?

BBC中文:現在有一種觀點將Omicron感染視為大號流感,您怎麼看?

陳錚鳴:我覺得這個說法不科學。

它不是大號流感,它有幾個特徵不一樣。

A health worker closes a vial after conducting a COVID-19 test in Beijing, China, 11 April 2022. Shanghai recorded 26,087 new cases making it the fourth consecutive day recording more than 20,000 cases

第一它的傳染性特別強,遠遠超過流感;第二它沒有季節性,流感有季節性,一般在秋冬發生。你看現在都已經春暖花開了,包括在南半球也都是夏天,Omicron也照樣傳開。

第三,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它的危害遠遠超過流感。香港第五波疫情中死亡大概8800人,是很好的警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