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道生觀點:揭露前所未有的「康乃狄克號」潛艦觸礁事件真相

2022-03-20 07:10

? 人氣

此外,台灣西部近岸海域,陸續劃設離岸風力發電、潮汐發電場址,近年更是施工高峰期,為避免偏離劃設航道或誤入風場範圍而引發航安疑慮,內政部、交通部也呼籲,對於行經該水域的外籍船舶,亦應使用我國官方發行的電子航行圖,以掌握相關資訊,確保航行安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解決圖資加密、產品驗証、核配製圖代碼及與相鄰製圖國協調,圖幅邊界接合等問題,內政部自2016年起,會同外交部積極向國際組織爭取圖資發行之機會,並於 2019年2月14日與挪威簽署我國電子航行圖授權發行協議,正式向國際發行我國官方版電子航行圖,截至 2021年9月底止,計已發行涵蓋我國領海範圍計96幅電子航行圖,並納入英國AVCS系統(全球最大涵蓋率最高之ENC服務系統),提供國內外航運業者資詢及購買,且作為執行船旗國檢查及港口國管制措施之依據。

(二)電子海圖繪製過程:

繪製完整的的海洋地圖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儘管有好幾百年的航海家、地質學家、科學家協力合作,完成的繪製,也僅是冰山的一角。早年航海用紙本海圖,水深都是用繩索,以人工打水托取得,鉛頭凹槽處塗牛油,用沾到的泥砂來判斷海底的底質,水淺處多打幾點,水深處因取得困難,打的點數就少,無礙航行處,幾乎都是未知的一片空白。海圖對於航海人員在使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保命安全符,圖上透過各式各樣的符號、線條、形狀與文字方式,告訴航海人員所需資訊,包含海岸線、水深及礙航物、助航設施、等深線,讓我們瞭解海底的地形,密密麻麻的數字,則是實際水深深度數值,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時代來臨,海圖也逐漸轉由數位式發展成向量式,已精密到分毫不差的全方位 3D 真實景象呈現,能與船上的航儀與感測資訊整合,即時性的顯示船位與航跡,有效執行航路計劃與航程監視,如航經太淺海域或遭遇危險前,能發出防擱淺及碰撞的預警顯示,提升船舶航行安全與效率。

(三)製作電子海圖所使用的水下探測儀器介紹:

科技日新月異,隨時代進步,水中探測儀器,具備有精密量測單元,透過驅動程式與應用軟體,提供大量資料的處理、存取,改良成數位化、向量式、視覺化,與以下諸儀器的功能同步進行,對海底地貌及海洋的物理、化學、生物、性質、地質等的變化能一次處理完成:

1.多波束測掃聲納(Multi–Beam Echo Sounder):用聲音的脈衝波技術,應用多個聲波發射出去,遇海床或障礙物後反射回來,依據收到的時間,進而算出聲波所行走的距離,因為多個聲波同時發出,成一扇形狀,故較單音束覆蓋率更高,效率佳,不同頻率及束寬,應用在不同的深度上,水越深所需的能量就越大,波長則需越大,頻率相對較小,能量消散也較慢,能迅速有效的對海床做大範圍區域的探測調查(圖22、23),提供海床影像,如水下目標搜尋、海床地質地貌調查、漁業應用、生物環境調查、石油工業應用、海洋環境調查、海底礦場及資源調查,是目前海洋探測船最普遍使用的重要探測儀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