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科技業如何重現往日榮光,參眾兩院各有主張

2022-02-16 09:47

? 人氣

利用量子物理的屬性來執行計算的量子電腦,是21世紀尖端科技的代表之一。(美聯社)

利用量子物理的屬性來執行計算的量子電腦,是21世紀尖端科技的代表之一。(美聯社)

對於美國需要與中國競爭這一點,美國國會是認可的。兩院最近分別通過的兩項議案,都是針對中國不斷增強的科技影響力。眾議院批准了《美國競爭法》(America COMPETES Act),參議院批准了《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其中針對研究、半導體工廠和其他一系列項目的聯邦資金撥款增加了2,000多億美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兩院在其他方面似乎很難拿出統一意見。眾議院於2月4日通過了上述議案,希望大舉投資氣候相關項目並將關鍵供應鏈帶回國內。而參議院則希望在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方面增加支出。此外,眾議院議案對貿易方面的限制相對更多。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那麼,哪種方式更合理呢?

很可能還是應該放大美國在基礎研究和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現有優勢,而非試圖構建新的供應鏈或進一步限制貿易。換句話說,更合理的方式在於真正對國內競爭力進行投資,而不是側重於抨擊中國或試圖使美國經濟與之完全脫鉤。上屆政府曾經嘗試過後一種方法,但未能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就這一點而言,參議院的議案更勝一籌。

在供應鏈抗干擾方面投入巨資,有時可能沒有支持者想像的那麼有成效。眾議院議案中列明這項投資高達450億美元。中國在鋰和稀土加工業的主導地位可能會讓美國感到頭疼。但是,如果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像許多人預測的那樣大幅增長,則將顯著提振中國境內外新的加工和採礦業投資。僅僅在過去一年,碳酸鋰價格就上漲了好幾倍。

此外,如果技術的更新換代使原有技術過時,那麼現在把數十億美元納稅人的錢拿來建設國內採礦或加工業務,就有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這些新技術很可能是由這兩項議案中的一項來資助研究的。補貼先進微晶片等尖端產業是一回事,將大量政府資金投入成熟的採礦或化學加工業則是另一回事。發展尖端產業通常可以創造附加值,如培養更多的頂尖工程人才以及額外的研發。

在如何使用研究經費的問題上,國會議員的一些言語似乎有些過火了。考慮到中國在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持久領先可能會引發災難性的國家安全隱患,即便大舉投資這些領域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要是認為在能源或氣候技術方面投入更多資金是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手軟」,那這種想法就太蠢了。舉例來說,如果美國研究人員最終能夠研發出新的電池或太陽能技術,顛覆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現有主導地位,則會對中國政府造成毀滅性打擊,因為他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和金錢對這些行業的擴張進行補貼。

後,將新的貿易限制嫁接到科技議案上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在高通脹時期尤其如此。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徵收的單邊貿易關稅非但沒能改善美國持續的整體貿易逆差,反倒提高了美國企業成本並拖累了經濟增長。聯準會(Federal Reserve) 2019年12月的一項行業分析顯示,2018年和2019年初的關稅導致對中國貿易存在敞口的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了約0.8%,這甚至還沒有計入中國實施相應報復性關稅的影響。參議院的議案將恢復川普時期的關稅豁免程式,從而減輕一些負擔。相反,眾議院的議案將取消對中國和越南等非市場經濟國家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單獨進口關稅豁免。這大體來說還算公平,但在企業和消費者都受困於通脹的時候,這樣做就增加了成本。

數十年來,聯邦政府研究資金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基本未變,但其他國家可沒有停滯不前。解決這個問題具有經濟意義。而陷入新的貿易限制泥潭可沒什麼意義,尤其是那些與新疆等人權問題沒有直接關係的貿易限制更是如此。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