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放棄幻想─北京「聯俄抗美」

2022-02-10 07:10

? 人氣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面(AP)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面(AP)

前蘇聯曾是中國的「老大哥」,但隨著蘇共政權的垮台以及中俄實力的此消彼長,雙方的關係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但是出於各種因素,中國和俄羅斯在外交舞台上依然經常彼此支持,「抱團取暖」。儘管如此,北京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中如此明顯「站隊」莫斯科,還是有些出人意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北京的冬奧外交中,習近平和普京兩年來的首次會談無疑是重頭戲。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闡述共同立場,即反對美國單方主導國際秩序。聲明也稱,兩國反對北約繼續擴張,呼籲北約摒棄冷戰時期意識形態。雙方還簽署了15個合作文件,其中包括最重要的能源合作。

 

中俄這個聯合聲明抱團合作並展示反對美國的決心,並不讓人感到特別意外,但聲明顯示北京在烏克蘭危機中明顯倒向莫斯科,多少有些出乎預料。1月底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談及烏克蘭問題時,表示俄在烏問題上的合理安全關切應當得到重視和解決,顯見聯合聲明的表述更進一步,觸及問題本質,因為反對北約繼續東擴正是莫斯科向華盛頓提出的兩大安全訴求之一,也是此次俄烏衝突的一大根源。若同2014年俄吞並克里米亞時北京的反應相比,是次更有實質性的差別。除此外,北京在聯合聲明中也未有希望俄烏邊境局勢降溫的明確信號,而布王通話美國曾要求中國運用對俄影響力勸說莫斯科降低緊張局勢,可見華盛頓的此一要求被北京忽視。

聯合聲明的發布距布王通話不到10天,中國對俄烏衝突的態度發生改變,一邊倒支持俄羅斯,直接原因也許同美在北京冬奧會之際派兩個航母戰鬥群巡弋南海有關,但根子應是美國的對華戰略發生根本變化,北京不再對華盛頓能夠放棄遏制中國抱有幻想。俄烏關係緊張,美國一再渲染莫斯科將入侵烏克蘭,可華盛頓仍不忘在各方面打壓中國尤其在軍事上沒有放鬆對中國的壓力,這在北京看來,華盛頓絲毫沒有因烏克蘭危機而改變將中國作為頭號對手的戰略目標及部署,故北京別無他法,只能選擇肩並肩和莫斯科站在一起,支持後者抵抗美國。

對莫斯科來說,在俄烏關係持續緊張,戰爭似乎一觸即發的時候,來自北京的支持至關重要。雖然莫斯科一再聲稱沒有入侵烏克蘭的計劃,批評美國故意挑事,然而它也確實有必要防止「意外」引爆戰爭的可能——假如莫斯科的確沒有入侵烏克蘭的想法。因為不論何因引爆戰爭,對俄羅斯的結果是一樣的:就算美國和北約不派兵參戰,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也會對莫斯科祭出極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二號會停擺,甚至普京本人在西方的資產也會被凍結。

2021年10月31日,G20領導人峰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在羅馬會面(AP)
2021年10月31日,G20領導人峰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在羅馬會面(AP)

江河日下的俄羅斯需要中國

2014年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後,根據一些專家的估算,西方制裁讓俄損失至少5個點的GDP,假如因烏克蘭危機再遭嚴厲制裁,俄的經濟極可能會崩潰,動搖普京統治。無論普京有否恢復昔日俄羅斯或蘇聯的帝國夢,今日俄羅斯都支撐不起他的雄心,因為除軍事能力外,俄羅斯現今不過是個二流國家,其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工業結構和人口規模都與一個帝國的雄心不匹配,其經濟總量甚至比不上中國的廣東省。在這輪新科技和能源革命中,它也是落後的。如果不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軍事實力特別是龐大的核武庫,它的聲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此種情形下,如果因某種意外俄烏由衝突升級為戰爭致使莫斯科受西方制裁,它無疑盼望有人幫它撐過最困難的階段,而環顧世界,在非西方國家中唯有中國有此能力,中國的經濟支持至少可以使俄羅斯避免國家破產。普京此次訪華同中方簽署的15個合作文件,大部分涉及經貿,特別是能源,如天然氣方面,加強已有的「遠東路線」天然氣買賣長期合同,並再建一條途經蒙古的天然氣管道項目,使對華供氣量每年增加到近500億立方米;石油方面,10年內向中國供應1億噸石油,輸往中國西部地區煉化廠加工,以滿足中國的石油需求。油氣是俄羅斯主要的對外貿易物資,歐中是它兩大買家,北溪二號若因戰爭停止,俄羅斯要保證中國的油氣需求可以不使它的經濟癱瘓。

莫斯科清楚俄烏一旦爆發戰爭,北京不大可能公開表態支持它佔領基輔,因為這違反北京一向的外交原則,即支持一個主權國家侵佔另一個主權國家,不管以什麼名義,北京至今對俄佔領克里米亞不表態,在雙方的聯合聲明裡,能夠做到的也只是表態反對北約繼續東擴,而未提支持莫斯科的軍事冒險行動。莫斯科有足夠強的軍事實力,在這方面它無需依靠北京,它指望的是北京的經濟支援和支持,這才是對它實質的支持。如此,莫斯科也就有底氣繼續和華盛頓周旋,甚至不惜在戰爭邊緣上走得更遠,以迫使華盛頓做出讓步。

北京在雙方聲明裡發出倒向莫斯科的明確信號,也有自己的想法。俄烏衝突發生後,北京應該會在思考是否可以借此危機謀求自身的地緣政治利益,緩解來自美國和西方的戰略壓力。美國將中國作頭號競爭對手的定位雖不因俄烏衝突而調整,但如果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升級,華盛頓畢竟要分一部分精力來處理這個事情,特別是當戰爭爆發後,會在一段時間裡佔用它大部分時間和資源。就此而言,華盛頓未必真希望莫斯科入侵烏克蘭,否則,它一方面要對付俄羅斯,一方面要防範中國借機挑起台海衝突,屆時很難應付過來。

面對中俄 華盛頓避免「雙線作戰」

北京在烏克蘭危機中亦發現歐盟的態度和美國有微妙區別。歐盟肯定是不願看到俄烏兩國發生戰事的,因為這不但有可能讓歐盟直接卷入戰爭,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會殃及歐盟自己,所以外交談判解決危機是歐盟特別是法德傾向的選擇。對北京而言,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無論俄烏衝突最後以什麼形式落幕,俄羅斯的此番表現會讓歐盟對它有更多的戒備,明白莫斯科的威脅並未遠去,要分出精力對付,從而不大可能像之前那樣用較多時間跟著美國抗中,但前提是如果北京對歐盟表現得更策略性一點的話。

從上述想法出發,北京傾向於在不發生戰爭或者大的戰爭的情況下,俄烏衝突持續時間越長,衝突程度越劇烈,對中國越有利,戰略轉圜空間比現在也要大。而再沒有比對莫斯科的經濟合作和支持有利於它抗美了。但北京也不會鼓動莫斯科去入侵烏克蘭,因為這樣它就必須面臨和莫斯科全面結盟的問題,從而受美國制裁的牽連。至少目前北京還不希望和美國及西方完全決裂,這樣代價太大,它只想從俄美對抗中撈取戰略上的最大好處,所以對支持莫斯科北京會把握一個度,除非華盛頓同時在台灣問題進一步加碼,但華盛頓再自大,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同兩個大國同時作戰的境地。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