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維觀點:通膨來臨?讓人想起1970年代

2022-02-05 07:20

? 人氣

理論大拔河

照各種數據看來,目前的狀況相當複雜2021年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達到6.8%,是39年來的新高:實體GDP的成長速度則為5.5%。兩者加起來的名目GDP成長高達12%。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至少在2021年12月,30年期的抵押貸款利率仍為3%。根據以往經驗,名目GDP增長時,投資品的價值通常都會跟著漲,所以你只要貸款買房,就會立刻獲得9%的回報,但這顯然表示上述的幾個數字一定有哪裡搭不起來。所以到底哪個理論才能解釋當下的狀況?房地產市場是個很好的檢驗工具。

當下的短期爭議在於,物價上漲究竟是因為成本上升,還是因為需求增加。新冠肺炎打亂了供應鏈,所以一開始的衝擊顯然在供給面;但供給面理論認為,這種亂象最多只能持續幾年,然後通膨就會回到正常水準,所以這種現象本身不足以造成薪資與物價螺旋上漲。

但支持需求面理論的人認為,物價之所以上漲,是因為各國政府為了因應疫情,紛紛推出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和貨幣擴張政策。當然,這有點難以解釋為什麼金融市場預期通膨很低,物價卻漲得這麼快;但原因可能跟聯準會(Fed)持續全面干預市場有關。資產價格飆升以及人們對疫情的恐懼,可能引發所謂的「大離職浪潮」(Great Resignation),而在全球各地都以各種方式限制外出之後,退休人數激增,更使這個趨勢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聯準會正在干預房市,每個月購買400億美元的房貸證券,照理來說可能會進一步壓低房屋融資成本。這顯示物價上漲的原因除了需求增加以外,也包括資本市場本身並不中立。

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知道物價上漲是什麼引起的,聯準會2022年就會提高利率,只不過調高之路想必會充滿曲折。Miller Lending Group的老闆Gordon Miller在2021年11月投書《華盛頓郵報》表示,「市場希望推高利率,聯準會則認為通膨只是暫時的,短期內暫時不需要升息。在兩者拔河的過程中,應該就會出現波動。」(不過,雖然他這麼說,聯準會後來倒是宣布不再使用「暫時」一詞。)無論如何,光靠升息還是不可能逆轉通膨趨勢。

那麼說到整體經濟,爭議之處已經不是過去的通膨從何而來,而是通膨未來要往哪裡走。無論聯準會決定何時升息,關鍵都在於這樣的升息宣言能不能有公信力,會不會引發更大危機。這件事的成敗影響極為龐大,我們在未來10年不僅得面對債務問題,也得面對通膨問題。

房屋也是一種消費支出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信貸水準依然很嚴,幾乎沒有泡沫化的跡象,所以房地產的飆漲,可能因為是房屋短缺。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協會(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首席經濟學家Mike Fratantoni指出,居住消費幾乎占了消費者物價指數的3分之1,通膨對房價的影響,可能不如房價對物價的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