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漁人輓歌 漁獲不再「我們沒有未來」 

2015-02-09 17:50

? 人氣

尼羅河中的漁獲已近乾竭,仰賴捕魚維生的漁人不知未來在何處。

尼羅河中的漁獲已近乾竭,仰賴捕魚維生的漁人不知未來在何處。

提起埃及,滾滾黃沙中屹立不搖的金字塔、人面獅身像是世人朝聖古王朝榮耀的標的。但孕育古文明的母親河-尼羅河卻重症纏身,污染、水源短缺、過度捕撈種種問題導致漁獲量減少,世世代代捕魚的河上人家成了犧牲者。「我們沒有未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為漁夫。」39歲的漁夫哈邁德(Rashad Hamad)感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尼羅河河面上,俗稱「費路卡」(Feluccas)的傳統風帆船三三兩兩載著遊客飽覽日落美景;稍遠的岸邊,堆置諸多生活器具的小船聚集成團,這是捕魚人家生活的空間,一艘船,一個家。

「我們不上岸,除了買食物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上岸?」36歲的穆罕默德(Um Mohamed)表示。17年前,穆罕默德從尼羅河三角洲的漁村嫁到開羅,她的丈夫也是漁人。「我從來沒在陸地上睡過一晚。」穆罕默德表示,「這是我唯一知曉的生活方式。」

36歲的穆罕默德。(取自Global Post)

穆罕默德的丈夫擁有兩艘漁船,她與女兒住在其中一艘,兒子與丈夫另住一艘。穆罕默德的船內有鳥類和樹木的塗鴉作為裝飾,底部鋪著棕褐色的毯子。船上有簡易的鍋碗瓢盆和一台小電視機,中央架有幾根柱子,當母女倆要換裝時,便把布披在柱上搭出一個帳篷。而岸邊一座花園的主人會借她們使用廁所。

傳統漁人的一生都在船上渡過,女子隨著嫁娶,從這艘船換到另艘船繼續生活。但穆罕默德的女兒卻不這麼想,17歲的梅(May)想到「上頭」(”Above”)生活,「我覺得住在船上很不舒服」。窄小的船隻上,隱私是奢侈品,所謂的家居生活在這裡是赤裸的展示。從船上往外望去,另艘小船上一名年輕女子正在梳攏一頭長髮。

開羅的漁夫不得不承認傳之數代的家族事業已窮途末路。「這裡曾經有豐富的漁獲,我們不須要依賴外界就能自給自足,但是現在僅靠捕魚不能維持生計。」穆罕默德描述。漁夫們必須開始另謀出路,他們開始把下一代送上岸。「我希望他們接受教育。」哈邁德表示,「漁夫不是項專業,這項職業沒有專業可言。」

哈邁德住在尼羅河面的一座小島上,遠離都市塵囂的小型捕魚聚落裡,生活安靜祥和。「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島上甚至不需要警察維持秩序。」哈邁德形容。但漁 夫的生活還是相當艱苦,「我和其他七人共用一個房間,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未來可言,但我們又能如何?」哈邁德的心聲是大多數尼羅河漁夫的無奈。

漁獲不足是漁人窮困生活的癥結。一位不具名的埃及漁業資源部(Authority for Fis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官員表示,「在1980年代尼羅河面註冊的漁船僅有400多艘,現在有超過4000艘。」但哈邁德表示,漁業部本應每半年在河裡施放魚苗,卻已有7、8年未曾補充魚苗。

「我想成為漁夫,但日子實在太苦了。」開遊船維生的阿布杜(Abdu)表示。水面上悠悠地又一艘載著旅客觀賞日落的帆船行過,日落的餘韻閃耀在河面。默罕穆德和女兒靜靜地在船上等著丈夫歸航。

尼羅河上的落日餘暉。(取自janesarabia)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