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貴一點」,為何大家就受不了?物價漲,還不是台灣最大危機

2018-03-10 20:00

? 人氣

台灣民眾瘋狂湧入大賣場搶購,將衛生紙串塞滿推車,空蕩蕩的貨架,成為各賣場的共同風景。(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灣民眾瘋狂湧入大賣場搶購,將衛生紙串塞滿推車,空蕩蕩的貨架,成為各賣場的共同風景。(資料照,盧逸峰攝)

為何現在衛生紙貴一點,大家就受不了?農曆年後,「衛生紙將在三月中漲價」的耳語轟然炸開,台灣民眾瘋狂湧入大賣場搶購,將衛生紙串塞滿推車,空蕩蕩的貨架,成為各賣場的共同風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解釋,衛生紙漲價影響不大,不用恐慌,但民眾的預期心理,已被挑起。大家內心有一連串疑惑:衛生紙漲價合理嗎?其他民生消費品會不會也跟著漲?漲價是短期的,還是會漲個不停?通膨真的要來了嗎?

根據本刊調查,今年3月起,不只衛生紙,從手搖茶、咖啡、炸雞、火鍋,到電影票、藥品,都加入漲價行列。像是50嵐漲幅11%~25%、麥當勞薯條等部分產品漲幅2.5%~11.4%、國賓與威秀影城漲幅3%,連家庭常備藥「張國周強胃散」也漲33%。理由是原物料、人事成本、租金上揚。

未來5年物價,會一路升高

而且,令人擔心的是,物價有僵固性,易漲難跌。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原物料價格和消費商品價格「不對稱」,當原物料漲,消費商品容易跟著漲,但原物料跌,消費商品「絕對不會跌」。

陳吉仲舉例,去年上游的毛豬最高價格從每公斤85元,降至目前的65元,但下游的部分腿肉價格卻幾乎不動,價差就是廠商的利潤;他們統計,若價格趨勢不變,全台1萬2千個豬肉攤,平均每年每攤可多賺100萬元。

所以,政府真正擔憂的是,衛生紙只是吹響號角,各種物價響應起漲,且一漲價就不回頭。央行對物價的警戒線是「通膨率(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2%」,超過2%就值得擔憂,目前官方預估台灣今年CPI年增率平均為1.08%,雖未到達警戒線,但已較去年的0.65%,大幅成長近66%!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台灣的CPI年增率,今年為1.4%,且連五年上揚,到了2021年就達2%,抵達央行的通膨警戒線。亦即,除非央行大動作升息收錢,或者全球景氣出現逆轉,否則台灣的物價,未來五年看漲不看跌。

不只台灣有通膨隱憂,這也是全球議題。2月28日,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就異口同聲說:「通膨怪獸要反撲了」;瑞銀全球首席投資總監海夫勒出具報告指出,通膨可能壓倒全球經濟成長;美林證券的經理人調查報告,則把通膨列為今年市場最大風險。

台灣物價漲非最大危機

「從台灣搶衛生紙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民眾對通膨預期,說來就來,非常的快,」余文鈞表示,台灣的通膨數據其實不高,但民眾在意的是「將來的」民生物資上漲,「所以火苗一點,大家就趕快搶了。」

民眾的深層焦慮,來自低薪。主計總處數據顯示,台灣在1980年代末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曾超過5%,但薪資年增率更高達10%,薪資成長遠高於物價,民眾感受通膨壓力較小。但20多年來,薪資、物價同時「向下沉淪」,如果物價漲幅太快,薪資跟不上,就是民眾的荷包危機。

通膨未必是壞事,「好通膨」是物價和薪資皆溫和成長,且後者漲幅高於前者;「壞通膨」則是物價全面上漲,超過警戒線,且薪資漲幅遠遠追不上。近期民眾搶購衛生紙,與其說是擔心物價上漲,不如說是對薪資低迷,深層憂慮感大爆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