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專文(4):翻轉城市要靠公民參與

2015-01-10 05:33

? 人氣

改造後的中港大排,增加許多公共藝術,美不勝收。(取自中港排官網)

改造後的中港大排,增加許多公共藝術,美不勝收。(取自中港排官網)

我下定決心,整治新莊中港大排不能再走傳統政府發包施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後居民抗爭的模式,而要伸出手,

邀請在地公民、社區規劃師、耆老藝術家一起來「跨領域對話」。

一百場對話造就中港大排美景

城市翻轉,在台灣幾乎已成為縣市行銷的代名詞。所謂的「翻轉」,除了是改造的過程,同時也意味著有人犧牲、有人得利,但誰該犧牲?誰又願意犧牲?該如何補償受害者?這一直是現代城市治理中的難題。

都市更新理論上是對的,讓破敗的老舊社區,藉由都市更新的手段,重現新風貌、新氣象。但這絕不是建立SOP(標準作業程序)就能成功,因為都市更新要更新的不是老房子,而是處理人的問題。這中間有太多的利益相關者必須面對,從社區、住戶、建商到政府,不同環節層層相扣。

說穿了,每一次的城市翻轉,關鍵不在硬體,而是在軟體,也就是在人。但政府(不論是中央或縣市)面對民眾時,往往從一開始就沒有從這個最重要的角色切入,反而將政府最需要的合作夥伴推向了對立面,成為施政過程中的阻撓力量。

水溝只能是臭的嗎?

看到一些原本立意良好的政策屢屢受挫,令我有很深的感觸。回過頭看看過去走過的軌跡,我認為我在台北縣服務期間所推動的中港大排整治,之所以能獲致今天的成果,若說有任何秘訣,或許正是全面擴大公民參與。

任何人只要經過新莊中港大排,會發現它不只是一個公園、一條運河,而是有很多藝文活動,就在水岸之間流動。這水岸是活的,有活動、有生命,不只是一幅靜止的「掛圖」。新莊住民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看到今日的美景,很多人卻渾然不知,幾年前這還是條長達二.三公里的排水溝。北新莊的住戶每天日常生活所排出的汙水,進入附近的水溝後,全都流入中港大排,因為排水斷面不夠大,一旦阻塞就成為一灘死水,也因此終年又髒又容易淹水。二十多年來大家習以為常,因為在台灣人的觀念中,水溝本來就是臭的。

但我們說臭水溝、臭水溝,水溝就該是臭的嗎?過去,我從台北市要回泰山老家時常經過中港大排,當時我就在想要如何讓這地方改觀,並憑著我的水利專業,開始構思工程腹案。

沒想到,機會真的來了。我到台北縣擔任副縣長的第一個星期,請來包括水利局、環保局、城鄉局、交通局和衛生局等五位局長一起開會,明白告訴他們,我希望四年內把這條臭水溝變成一條乾淨運河。除了跟局長們分享願景之外,我特別提出要利用這案子做試驗,改變傳統決策方式。

所謂傳統決策方式即從上而下,政府找學者專家定出方案,交給設計公司,設計公司畫圖之後,再交給建築包商,包商找來一群工人,怪手一動就開始施工,抗爭也隨之而來。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只要是抗爭力道夠強,工程即被迫停擺,少則一、二年,多則無限期停下去,這已經是工程界說不出口的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