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觀點:大哉問!李氏戰略與兵法

2021-09-27 06:50

? 人氣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退役之後,頻頻登上具有特定色彩的政論性節目,批評針貶現行的國防政策和做法。(資料照,蘇仲泓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退役之後,頻頻登上具有特定色彩的政論性節目,批評針貶現行的國防政策和做法。(資料照,蘇仲泓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退役之後,不僅為民進黨未來可能的政治明星聯名背書其所提出的全民國防政策與改革理念,後續更頻頻登上具有特定色彩的政論性節目,批評針貶現行的國防政策和做法,高談其李氏戰略思維與兵法,固然此其上將位階之高,提出建言這自然並無不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據媒體報導,近期在國防部2022年度(民國111年)的國防預算案之中,已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之前所推動的「整體防衛構想」內容正式修改,所提「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國軍防衛作戰構想,則修訂為「戰力防護、聯合制海、聯合國土防衛」。

李氏戰略思維與兵法概述

依據過去媒體的報導,以及近日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與「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於2021年9月17日,共同出席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舉辦的「整體防衛構想下,台灣軍隊與社會關系的挑戰」線上座談所發表的演講內容摘要如下:

若2022年習近平如果想要繼續獨裁卻不成功,有可能會轉移焦點搞台灣一下;或是到了2032年他要在歷史留名、中共建軍100年可能也有能力;再者2049年是中共設定「中國夢」完成時間,非常有可能「統一台灣」而且時間並不遠。

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做不了!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來看,我們對戰爭態度有三:「第一、是預防它,防止戰爭發生;第二、如果不行,就『嚇阻』讓他不敢動;第三、如果嚇阻失敗,就想辦法不讓他達到目的。」所謂的「嚇阻」亦分為三部分:「第1種是懲罰性嚇阻『核彈』,但是台灣沒有能力;第2種方式是『拒止式嚇阻』,告訴對方你要打我不會贏,你會犧牲很大;第3是『延伸性嚇阻』,這是專門為美國發明,像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日、美韓同盟關系,但是台灣與美國沒有聯盟,口頭保證不叫保證不能信,放在心裡就好。」

因此,只能「拒止式嚇阻」,如果嚇阻不成功就要想辦法打贏。可是解放軍1年國防預算2000多億美元,是台灣120億美元的20倍。既然打不贏,我拋出「整體防衛構想」第1件事,就是重新定義「勝戰」。就是讓敵人佔據台灣任務失敗,讓敵人無法把政治力量散佈到台灣每個地方,沒有統治的能力,這就是成功。

「制海」(sea concrol)就是控制的觀念,面對世界上比美國還大的海軍,我們做不到可以退而求其次「海上拒止」(sea denial),也就是這塊海域我不能控制,你也休想舒舒服服控制。不要去想把人家的部隊殺光,這是不可能。我們要去攻擊他的任務。

不認同把過半的國防預算都投注在先進的飛機、戰艦上,根據所有外國的研究,戰爭一開始敵人會先以遠距離摧毀,即使不被摧毀基地也會被毀,很快地失去空防能力,飛機飛不起來,投資是否劃得來;也就是該把資源分散在機動、分散、致命、精準的小型武器。

主張應該強化後備部隊改革,設立「國土防衛部隊」包括後備軍人、軍事訓練役以後的人,甚至包括現役警察、海巡、消防人員都能訓練,變成「小型、自主、機動、分散」一個「全班」的概念。打完就快跑,政府說要「保衛城鎮戰」,就是控制的觀念。你讓他控制沒關系,但是他每天睡不著覺。武器不用裝甲大軍,只要輕機車、越野車、輕機槍、簡易爆破裝置、刺針飛彈,反裝甲火箭筒。將武器分儲在各個警察局、消防隊、海巡署,到處都有武器庫。

處處存在思維矛盾與誤謬

就李氏的戰略思維與兵法,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有很多地方不僅存在矛盾和誤謬,並且與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所推動,而目前已經執行的若干自製和軍購計畫相互矛盾。

首先別的不說,李上將是資深潛艦將領,對潛艦戰略戰術熟悉得不得了。就建立「機動、分散、致命、精準」的「不對稱戰力」而言,現行「潛艦國造」的政策是否符合此一必要條件?如果不符合,又為什麼堅持這樣做呢?(請注意個人所表達的非潛艦無用論)未來若兩岸發生戰爭,試問潛艦的作戰海域在哪裡?最後決戰海域是哪裡?台灣東邊?南海?還是台灣海峽?

現行規劃的8艘新型潛艦要到哪一年才完成戰力,2030年前來得及嗎?能有多少作戰效益?首艘編列經費約500億台幣,整體建造預估經費高達6000億台幣以上,若加上後續可能的追加與後勤整備,則更可能破兆億台幣,海軍與國防部財力可以支撐嗎?

李喜明直接或間接負責潛艦建購案近20年,任內對這問題不曾提出懷疑和反駁,如今亦未有所公開的批評與論述!個人長期觀察有人就是這種典型的將領:「有利搶占爭掌,無利視而不沾,棄之如敝屣爾,喜愛亂出點子、出包絕不承認」。

「系統整合」問題是潛艦國造最艱難的挑戰之一。(美聯社)
李喜明對潛艦國造計畫著墨甚深。(資料照,美聯社)

然而,個人於服役期間在海軍內部會議中,對於這些政策和問題曾經多次提出質疑,不是阻止我發言,就是要我立刻閉嘴。是以,個人於2021年2月2日以〈潛艦國造?海軍高層師心自用,葬送台灣發展潛艦先機〉為題,於《ETtoday雲論》撰文分析潛艦建購計畫虛耗20年,壞就壞在這些高階潛艦將領存有「私心」和「私利」!

再者,李上將至今力推「微型飛彈突擊艇」,海軍司令部已確定撤案,其最關鍵的原因是李上將忽略了「指揮管制」、「惡劣海象」和「抗干擾」的問題;發射飛彈若無足夠能力偵測敵動態的遠程指揮管制就可能成「瞎子」,若無「軍規級」的全球衛星導航訊號(GPS),可能就會形成不精準的「盲打」。

以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基本設計規格,僅可適航於4級海象,配備四聯裝飛彈發射裝置,雖然運用圖像製導方式進行攻擊(不依賴GPS精準導航),最大射程5公里,然一旦在5級以上海象發生海戰,此時微型飛彈突擊艇只能龜縮在各漁港內,即是強勢出海迎敵,也是受限海浪的顛波跟衝擊,無法鎖定目標而毫無作戰能力。

而就解放軍目前空中兵力與無人載具的干擾技術,亦已經遠超過台灣許多,當國軍對台灣海峽無法掌握空優或局部制空的情況下,眾多的微型飛彈突擊艇等同海上熱鍋螞蟻會到處「亂跑」。是以,個人於2021年8月28日以〈微型飛彈突擊艇夭折,五大面向解析〉為題,在《毅傳媒》撰文公開批評。

仍停留傳統戰爭思維,未見對方用兵已轉變

再者,李上將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的傳統戰爭思維,對解放軍對台政策與用兵在思維上的轉變,似乎也毫不知情。個人自2019年初,就不斷在媒體平台提出觀察與論述。(請參考:〈台灣對解放軍攻台思維勿僅停留在傳統戰爭〉,《ETtoday雲論》,2020年7月9日。)

北京在對台長遠的軍事戰略上已經出現轉變,有方向和目標,但方法、手段和時間尚無定論,而這個戰略轉變有兩個關鍵核心的議題就是:「阻止外國勢力援助台灣」與「攻台而不死人」。

後者,也就是北京開始審慎思考未來當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中國承受內外的壓力不得不以武力來解決台灣的問題之時,如何能夠「攻台而不死人」。不死人指的不是「解放軍」,而是「台灣人」(但不包含軍人與政府官員)。也就是如何能夠「攻城陳兵至下,兵不血刃屈敵」。這一理念目前沒有時間表,卻是對台思維大轉變,其不侷限於軍事力量,反之很可能軍事只是輔助政治達到成功的手段而已,只為了要有效用達到核心戰略目標。這有別於過去武力威嚇台灣的方式,台灣還是運用傳統思維大量採購軍備,採取軍事動員全面對抗?很可能會無用武之地。

這2個戰略核心交叉分析會形成4種選項:其1是「快速直球」,時間為72小時至1周;其2是「慢速變化球」,時間則是1周至1個月。

前者「快速直球」的手段又可分為2種,第1種就是還是如同兩岸以往的軍事演習或想定,採用傳統空、海、兩棲登陸的戰爭模式,第2種則是精準的「點穴打擊」或「斬首作戰」。

而「慢速變化球」則是「緩慢蠶食」,如一步一步「攻取外島」向台灣本島逼迫。若思考結合上述「阻止外國勢力援助台灣」與「攻台而不死人」兩個戰略核心議題,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2種:「點穴打擊」和「攻取外島」。

解放軍北部戰區的陸軍第78集團軍正在進行操演。(中國軍網)
作者指出,北京在對台長遠的軍事戰略上已經出現轉變,台灣還是運用傳統思維大量採購軍備,很可能會無用武之地。示意圖。(取自中國軍網)

解放軍「阻止外國勢力援助台灣」,當然靠的就是目前「反介入和區域拒止」(A2/AD)的能力,防衛第一島鏈將美國攔截在第二島鏈;而「攻台而不死人」的精準「點穴打擊」。

假設戰爭發起前,對岸沿海大量集結舉行北、中、南全面大規模演習(只是佯作攻擊,並非真實要打),主要吸引台灣所有現役部隊機皆進入最高戰備狀況,並開始快速後備動員召集,如此緊張卻僵持而不打,先行消耗台灣的戰備能源和可用資源,並開始攔截台海周邊海域100海浬外所有能源運輸船舶,禁止前往台灣港口;待5至7天之後,攻擊主要或關鍵電廠、破壞各作戰區電力傳輸系統,破壞台灣「內、外通訊」機組設施,切斷對外海底光纖,損毀或破壞內部電信網路,干擾台灣與外界的衛星通訊。

對於重要城市或兵力集結地(或在台灣東部南、北的海上作戰集結待命的特遣艦隊)可能動用小型「電磁脈衝彈」(EMB,Electro-Magnetic Bomb),一旦遭到攻擊,不僅僅是周遭軍事指揮、通信、管制的設施與裝備失靈,重要城市將會整體陷入癱瘓(如只需癱瘓台北或高雄)試問台灣現有哪一個城市曾經演練過防範措施,又如何能夠防範呢?如此一周之後,各地方逐步面臨無油、無電、無通信、無網路、無衛星資訊,且還相互搶奪資源,或者是各作戰區被完全切斷,彼此無法掌握整體情勢,官、軍、民等都很可能亂成一片,試問還需要登岸攻擊占領嗎?試問李上將到時夜裡黑暗一片,敵人也根本遠在百海浬飛彈射程外,圍而不攻,請問您拿著火箭扛著刺針,到處瞎跑些什麼?

台灣無全民皆兵的環境與條件

此外,李上將與吳怡農極力建議推動的「國土防衛部隊」組織與概念,主要就是面對大批解放軍登島之後的抗擊,屬「城市巷弄戰」與「叢林游擊戰」的部分;我只想說依據現今內政部少子化的分析,請注意2025年甚至2030年以後,台灣老齡化的嚴重狀況,試問50歲以上的人有多少?60歲以上的人有多少?70歲以上的人有多少?很可能十人之中有一半是老人!或許剩下不到3成的年輕人願意提槍扛火箭騎機車和半卡,進行「巷弄抗擊」與「山地游擊」;說穿了這就是將台灣全國的人民,予以低階「陸戰化」與「特戰化」的變形訓練,但問題是必須逐步分批大量進訓,這將是非常耗時耗力,可不是隨隨便便給老人家一顆詭雷,三言兩語就叫他如何布設如何引爆。惟到時或許李上將願意,也能夠陪同蘇院長拿菜刀或掃把勇敢上街抗敵。若真要落實全民皆兵,就直接建請目前執政的民進黨蔡政府,堅持趕快立法推動恢復徵召「2年以上的義務兵役」(男女皆是不可避免),否則都是虛華不實際的空話。(請參考:〈建立國土防衛部隊存在的迷思〉,《ETtoday雲論》,2020年10月16日。)

最後,「善戰者:不好戰、不爭戰、不挑戰」,中國雖然決不放棄統一台灣,但是武統只是其中選項,且是最後不得而為之的最後方法和手段;台灣只要「不挑釁其最後底線」,統一並無時間明確的時間表,對此李上將是否同意?否則斗膽試問李上將,敢公開宣言不依據中華民國現有憲法,支持「台灣獨立」是吧!

*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