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觀點:大哉問!李氏戰略與兵法

2021-09-27 06:50

? 人氣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退役之後,頻頻登上具有特定色彩的政論性節目,批評針貶現行的國防政策和做法。(資料照,蘇仲泓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退役之後,頻頻登上具有特定色彩的政論性節目,批評針貶現行的國防政策和做法。(資料照,蘇仲泓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退役之後,不僅為民進黨未來可能的政治明星聯名背書其所提出的全民國防政策與改革理念,後續更頻頻登上具有特定色彩的政論性節目,批評針貶現行的國防政策和做法,高談其李氏戰略思維與兵法,固然此其上將位階之高,提出建言這自然並無不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據媒體報導,近期在國防部2022年度(民國111年)的國防預算案之中,已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之前所推動的「整體防衛構想」內容正式修改,所提「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國軍防衛作戰構想,則修訂為「戰力防護、聯合制海、聯合國土防衛」。

李氏戰略思維與兵法概述

依據過去媒體的報導,以及近日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與「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於2021年9月17日,共同出席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舉辦的「整體防衛構想下,台灣軍隊與社會關系的挑戰」線上座談所發表的演講內容摘要如下:

若2022年習近平如果想要繼續獨裁卻不成功,有可能會轉移焦點搞台灣一下;或是到了2032年他要在歷史留名、中共建軍100年可能也有能力;再者2049年是中共設定「中國夢」完成時間,非常有可能「統一台灣」而且時間並不遠。

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做不了!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來看,我們對戰爭態度有三:「第一、是預防它,防止戰爭發生;第二、如果不行,就『嚇阻』讓他不敢動;第三、如果嚇阻失敗,就想辦法不讓他達到目的。」所謂的「嚇阻」亦分為三部分:「第1種是懲罰性嚇阻『核彈』,但是台灣沒有能力;第2種方式是『拒止式嚇阻』,告訴對方你要打我不會贏,你會犧牲很大;第3是『延伸性嚇阻』,這是專門為美國發明,像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日、美韓同盟關系,但是台灣與美國沒有聯盟,口頭保證不叫保證不能信,放在心裡就好。」

因此,只能「拒止式嚇阻」,如果嚇阻不成功就要想辦法打贏。可是解放軍1年國防預算2000多億美元,是台灣120億美元的20倍。既然打不贏,我拋出「整體防衛構想」第1件事,就是重新定義「勝戰」。就是讓敵人佔據台灣任務失敗,讓敵人無法把政治力量散佈到台灣每個地方,沒有統治的能力,這就是成功。

「制海」(sea concrol)就是控制的觀念,面對世界上比美國還大的海軍,我們做不到可以退而求其次「海上拒止」(sea denial),也就是這塊海域我不能控制,你也休想舒舒服服控制。不要去想把人家的部隊殺光,這是不可能。我們要去攻擊他的任務。

不認同把過半的國防預算都投注在先進的飛機、戰艦上,根據所有外國的研究,戰爭一開始敵人會先以遠距離摧毀,即使不被摧毀基地也會被毀,很快地失去空防能力,飛機飛不起來,投資是否劃得來;也就是該把資源分散在機動、分散、致命、精準的小型武器。

主張應該強化後備部隊改革,設立「國土防衛部隊」包括後備軍人、軍事訓練役以後的人,甚至包括現役警察、海巡、消防人員都能訓練,變成「小型、自主、機動、分散」一個「全班」的概念。打完就快跑,政府說要「保衛城鎮戰」,就是控制的觀念。你讓他控制沒關系,但是他每天睡不著覺。武器不用裝甲大軍,只要輕機車、越野車、輕機槍、簡易爆破裝置、刺針飛彈,反裝甲火箭筒。將武器分儲在各個警察局、消防隊、海巡署,到處都有武器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