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女權提升、少子化,一切都和生產力有關

2021-09-12 06:20

? 人氣

當然這種「嘴砲割稻尾」的情況,也不只發生在「女性地位」上,經濟學家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在他的著作《謬誤與真相:保守派經濟學家如何戳破執政者的美好謊言》(Economic Facts and Fallacies, 2nd edition )裡,列舉許多類似的例子,當然其中更多玩收割的,都是政府組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二戰時的女飛官。(取自影片)
美國二戰時的女飛官,慘烈的兩次世界大戰讓各國過度動員,連女性都得上戰場。(取自影片)

其實「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管我們要改善女生、少數民族或其他弱勢的地位,整個社會都要付出足夠的代價,不可能靠大家「集氣發揮善念」,所需的成本和資源就會從天而降。在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前,少子化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少子化問題,其實就是資源不夠卻去硬搞一些「人權政策」造成社會集體反撲的現象。

國民越富裕,出生率越低

很多人在討論少子化的時候,都會抱怨台灣貧窮、對弱勢(這些人講的應該都是指自己)不友善、房價太高、工時太長,讓大家不敢生孩子。不過你如果看各國出生率的數字,就會發現「生活太苦不敢生孩子」這個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是和事實違逆的。真相是,文明、富裕的國家,出生率都比較低。例如某些人最愛講「大國崛起」的中國,在改革開放(市場化)成功後,人民變有錢,出生率就開始下降,降到過去大搞一胎化的北京政權現在要想辦法鼓勵大家生育。

中國少子化、三胎、人口管制、計劃生育、兒童。(美聯社)
中國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讓北京不得不改變政策因應。(資料照,美聯社)

在比較文明的國家,會禁止雇用童工,結果是小孩子沒辦法在社會貢獻自己的生產力。這種國家的小孩子不但沒辦法對家庭貢獻資源、反而還不斷消耗資源。而且這種禁止孩童貢獻生產力的情況還被法律化,失去生產力的結果對小孩極為殘酷,很多孩童因此失去來到這個世界的機會,因為這些「福利」和「保障」超越許多人所能負擔。

這種「沒有足夠資源卻硬要搞的人權政策」,結果是產生了一種以愛為名的「謀殺」,小孩子連想用比較低的保障來到這個世界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不忍心的父母自作主張地放棄了。這種狀況就像是設定最低工資,結果讓一些新產業沒機會發展,然後讓本來有機會靠低薪隨著新產業起飛的人,變成失業一族。

低出生率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當然,相信政府可以幫你養孩子那種主張,然後跟著在那邊胡扯、認為修幾個法就可以讓自己輕鬆養兒,就是標準的腦熱上當,事實上讓你養不起孩子的,正是這些法律和意識型態。再度用一次這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實行任何福利或保護政策,都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當我們的政府用法律架構出一些保護政策,卻沒提出相對應的預算資源,很明顯買單的任務就落到你身上。

但我們都知道,這條路是沒有回頭路的,我們不可能為了拉升出生率,廢除掉文明社會保護兒童的各種法律,更不可能故意把經濟搞垮,想藉此讓民眾回到「多生小孩當抽福袋拚脫貧」的日子。但是人類的育嬰期本來就比其他動物長得多,現在文明社會將這個時間不斷拉長,一定會有負擔不起的人,嘴砲什麼公平正義「基本」人權,但事實上這些都是要花費大量資源的奢侈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