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大學校長接受教師的評鑑此其時

2021-09-07 06:50

? 人氣

20180319-台灣大學自主聯盟「台灣大學自主與校園民主座談會」,坐在教室中的師生。(甘岱民攝)
「教學滿意度調查」的本意,係希望透過學生在修課學期中或學期末的問卷,提出對課程的教學意見,以提供給開課教授作為上課內容或教學方法的改善參考。示意圖。(資料照,甘岱民攝)

或許,「大學教授是否應該接受學生的評鑑或評分?」這是一個兩難的議題:有人說大學教授受到教師法保障,但常常有一些不適任的教授卻在課堂上誤人子弟甚至是歧視、霸凌、或性騷擾學生,若沒有學生的教學意見調查,如何得知教授在學生心目中的評價?或教師又如何能藉此來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另一派人士認為,大學教授地位尊崇,不該由學生來評價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若任由學生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指標(諸如可以作為評鑑教師、減薪或不續聘的依據時),勢必會帶動一股教師在課堂上討好學生的風氣,對真正的大學教育反而是不利的影響。

有如體檢時偽造自己的健康數據

比起那些一味看數字績效來辦學的大學校長,林從一的確看到了這個兩難,他既不主張用學生來評鑑老師,但也不認為老師就可以完全不顧慮學生的意見。正是對此兩難的深刻體會,才會讓林從一的這篇臉書貼文贏得這麼多的讚賞,這非得具備厚實的人文素養而不可得的。

其實對於評鑑這件事,應該已經是台灣高等教育學界共同的痛處了,從上述學生對授課老師的「教學滿意度調查」、到大學行政管理階層對教授的「教師評鑑」、教育部對大學的「校務評鑑」及「系所評鑑」,無一不是近20年高等教育的亂象與紛爭之源。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不該評鑑嗎?如果沒有評鑑,那我們如何知道辦學的成效?如同身體健康檢查一樣,每年定期的體檢,不就是為了找出身體哪裡出了狀況,然後才能對症治療。

話說的不錯,如果評鑑真的如同體檢一樣,可以為台灣高教把脈,找出教育政策的盲點、學術研究的弊端、教學方法的不足等問題,或許評鑑還真的有存在的價值。

可是,台灣高教的各類評鑑雖說是仿照體檢之法以冀健康之效,但是,聰明如讀者,您可曾看過有人到醫院體檢時會偽造自己的健康數據嗎?台灣高教評鑑這些年來實施的結果,根本就是一整套虛偽造假的表面工夫,這才是為學術界所嚴重詬病的地方啊!

原因到底出在哪裡?學界不少有識之士早就指出,問題就出在所有評鑑制度背後都綁著一套獎懲規範,才演變成今日隱惡揚善式的虛假評鑑結果。對此,筆者深表贊同。

不過,除此之外,筆者發現有個評鑑環節一直被忽略了,或許這也是評鑑崩壞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整套評鑑制度的設計,除本文一開始所說的「教學滿意度調查」是學生對教師的評鑑之外,其餘全部都是由上而下的單向式評鑑。

例如教育部對各大學的校務評鑑和系所評鑑、各大學行政管理階層對教授的教師評鑑,但卻沒有教師對大學校長及其行政主管的評鑑,當然,也沒有各大學對教育部的評鑑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