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蔡博藝台灣蛻變之旅

2014-08-29 16:30

? 人氣

蔡博藝:屢屢引爆話題。

蔡博藝:屢屢引爆話題。

大陸學生蔡博藝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創造歷史,顯示她在台灣求學期間的蛻變。她參與校內異議社團,以及社會上的抗爭事件,大陸和台灣元素的碰撞、融和同發酵,改變了身邊很多台灣人對大陸的刻板印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博藝用「被推坑」來形容這次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

「就是被推到坑裏了。」她解釋道。作為三年前首批赴台讀書的陸生之一,她的普通話裏攪拌著些許台灣味道,就像參演大陸電視劇的台灣藝人,努力咬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卻被聲調和句末的語氣詞出賣。

很難辨別她聲音的主調是陸還是台,但這兩種元素的碰撞、融和同發酵,在蔡博藝身上化合出不一樣的成長軌跡。

蔡博藝來自浙江,高二那年同母親的一次台灣遊種下了她的台灣情結。和多數喜歡台灣的大陸人一樣,最初吸引蔡博藝的,是台灣人的禮貌、友善和淳樸。

開學報到第一天,坐在旁邊的台灣學生聽到蔡博藝和其他陸生交談,便詢問他們是從哪裏來的。蔡博藝說:「我從浙江來的。我很喜歡五月天(台灣樂團)。」對方露出驚奇的表情。

那時的蔡博藝或許還未意識到,「陸生」這個身份已成為她身上的一個圖騰,而客氣熱心的台灣民眾對這圖騰有太過複雜的情緒。這其中有敵意、有好奇,更多的是不了解。

有次她和台灣同學聊到上課的話題,對方問道:「你們老師是不是都非常嚴厲?上課就是在洗腦。」

「我解釋說老師挺開明的,他不太相信。」蔡博藝說。在最初的接觸中,類似的偏見一次次地讓她「歎為觀止」。

這樣的情緒並不孤立。台灣有個對大陸人的歧稱叫「四二六」,諧音「死阿陸」。

「台灣媒體常常播報大陸負面新聞,在想像中,中國很落後、不文明。」鍾孟軒說。他是蔡博藝所在的淡江大學異議性社團「五虎崗社」社長,回憶之前對大陸人的感覺,他用了「不舒服」這三個字。

這種不了解是雙向的。

「一開始遇到台灣人否認自己是中國人時會覺得很驚訝。」蔡博藝說,從小被教育大陸人跟台灣人是同胞,得知對方不這麼想,她很意外。

以善意化解雙方疑慮

「後來我就告訴自己要先聽別人是怎麼講的,盡量去理解對方。」當對方對大陸有疑問或誤解時,她也耐心解釋。

就像相向行駛的兩輛車,當一方在會車時友善地關掉大燈,另一方也會照做。蔡博藝發現,周遭的敵意在逐漸稀釋、收縮。

五虎崗社成立幾個月之後,蔡博藝和社長鍾孟軒一起吃飯。鍾孟軒突然對她說:「你知道麼,我以前一見到大陸人就要罵『四二六』,但現在我覺得不應該隨便給人家貼標籤,中國人好像也不都是我想像的那樣。」

鍾孟軒說,當時蔡博藝感動得快要哭了。蔡博藝說,這是她最佩服自己的事情,「改變了我身邊人對大陸的刻板印象」。這個在博文中強調自己不願揹負歷史包袱的姑娘,卻在不知不覺中將交流的橋扛上了肩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