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爺驅趕荷蘭打下台灣的啓示:《決戰熱蘭遮》選摘(2)

2018-01-21 05:10

? 人氣

當然,國姓爺的領導並不完美。他的陣營裡也免不了內訌,例如他的繼兄鄭泰就拒絕運米到台灣。此外,國姓爺也可能有過度自信之嫌。當初張煌言敦促他立刻攻打南京,指稱軍隊不該停滯不動,以免夜長夢多,他卻置之不理,一心認定南京城必然會在不久之後投降。他首次攻擊熱蘭遮城堡,也犯了過度自信的毛病。在攻城失敗之後,他又因過度自信而將所有部隊都派往台灣的各個邊疆地區,而沒有在他的新都留下足夠的守軍。他深信荷蘭人不可能派人逆風求援,因此荷蘭援助艦隊的抵達令他大感震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有這些過失,國姓爺與他的軍官還是展現了優異的領導能力。有些中國史學家認為他們獲益於中國豐富的軍事思想傳統。這是一項非常吸引人的觀點。在國姓爺及其父的相關記載中,經常可見到來自《孫子兵法》及其他文獻的格言與策略。鄭芝龍在一六三三年準備以火攻船攻擊普特曼斯的艦隊之時,曾向他手下的指揮官說:兵之情主速──這是《孫子兵法》裡的一句名言。同樣的,國姓爺在一六四○年代晚期於中國南方學習為將之道,他和他手下的指揮官也引用了各種古老格言,例如相度地利與先拿地民。在他所有的戰役當中,他都明確採用中國軍事傳統當中的戰術:示弱誘敵、頭尾不能相顧、以逸待勞。

這些格言有許多都涉及欺敵之法。實際上,《孫子兵法》當中第一句具體的箴言,就是「兵者,詭道也」,而這項原則也是書中大部分內容的基礎。此外,漢學家勝雅律(Harro von Senger)畢生鑽研的古老軍事格言,即所謂的三十六計,也絕大部分都以此為基礎。

孫子兵法是兵書,也是領導統御之術。
孫子兵法是兵書,也是領導統御之術。

所有軍事傳統都有將領欺瞞敵人的記載,但此一主題在中國尤其源遠流長。在中國歷史與小說中最為人稱頌的軍師,就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著名的赤壁之戰裡,他佯裝要渡過長江攻擊敵人。當時江上霧氣濃厚,敵人看不出船上的士兵其實都是茅草紮成的草人。他命令手下擂鼓吶喊,製造進兵的假象,然後悠然飲酒,任由敵人浪擲羽箭,事後再將這些箭收集起來,用於反擊敵人。在另一則著名的傳說裡,諸葛亮欺敵的方式則是大開城門,怡然自得地在城牆上飲酒,同時還有兒童在他身旁玩耍。敵人懷疑他設下陷阱,於是放棄攻城,立刻退兵,但諸葛亮的城裡其實缺乏防守的部隊。詐術是傳統中國戰爭故事裡的核心要素。

當然,我們絕對不該過度強調西方與中國戰爭的差異。這兩種傳統都相當複雜,都有多重層面,也有許多例外。西方最著名的戰爭傳說就涉及一項極度知名的欺敵手段,並且因此產生一句流傳至今的俗語:特洛伊木馬。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也就是歐洲的貴族戰士非常看重的那種作戰方式──在中國也同樣備受重視。中國的戰士英雄,例如《水滸傳》裡的眾主角,也與封建歐洲的騎士故事當中的人物頗為相似。實際上,國姓爺本身的公眾形象在許多方面都體現了一種相當類似於歐洲騎士的貴族理想:正直重義,並且對自己的君主忠誠不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