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何募款?誰會與民進黨合演「現代縱囚論」?

2021-04-09 05:40

? 人氣

太魯閣號出事,衛福部第一時間成立捐款帳戶。圖為台鐵舉行記者會,交通部次長王國材(左)、衛福部長陳時中(右)等人出席(柯承惠攝)

太魯閣號出事,衛福部第一時間成立捐款帳戶。圖為台鐵舉行記者會,交通部次長王國材(左)、衛福部長陳時中(右)等人出席(柯承惠攝)

太魯閣號的不幸事故令人傷痛,雖然民進黨政府懶散賭運氣式的治理文化早就讓人詬病,但很顯然過去發生各種重大事故所付出的慘痛代價,還不足以促使他們反省和改進。那種事過境遷後安逸怠惰的官僚心態,以及出事後貌似表現負責、實則轉移焦點、推諉卸責的政客姿態,都依然如故,如果說他們是草菅人命恐怕也不為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俗話說上行下效,他們這種態度,自然也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前科累累的包商還能得到標案,且施工過程中缺乏工安意識和有效監督,這已經不讓人意外。而綠營網軍側翼們急於在網路社群上替政府洗地,各種荒謬冷血的無恥言論傾巢而出,更是不斷突破人性良善和人類智慧的下限,已經達到一個令人髮指的境界。

這也代表事故剛發生時,民進黨政府和其擁躉是真的碰到麻煩了,政客盡可能的推卸責任、做一些旨在轉移焦點的政治表演,網軍側翼則歇斯底里、毫無底線的亂戰護航,這都可以理解。因為一旦大家願意面對現實,他們就是首要的究責對像。或許就連包含大多數綠營支持者在內的台灣民眾心裡其實都很清楚,如果民進黨的治理品質不是這麼的低劣,或者那些幫政府洗地的言論稍微收斂一點,引發這次事故的遠因很有可能早就被消除。

表面上看,民進黨政府與網軍側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利益才這麼做,但在親眼目睹了自己治理方面的極度失能,以及對人命竟抱持如此輕賤的態度之後,民進黨和其支持者所面臨的是一種更深層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認知失調的壓力。面對不斷上升的道德焦慮感,只有翻出過去大陸所發生過的重大事故來比爛,並以此進行各種旨在證名臺灣還是優於對岸的比較,才能調整他們紊亂的情緒和思緒。

壓力和焦慮感從泛綠陣營擴散到整個社會,這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一個民選政府敢於如此擺爛,在一個號稱自由開放的社會裡,網軍側翼卻能夠如此囂張,沒有選民長期的放縱和支持,基本上是辦不到的。

綠營支持者對於民進黨的放縱和寬容,和民進黨的墮落史一樣由來已久。且看過去綠營執政縣市因為治理不善造成重大傷亡的事件,例如八八水災、登革熱或氣爆,在政府理當負責的部分,不但事後幾乎沒有人真正被究責,主事者民調反而還創新高,升官發財、順利連任者比比皆是。

最離譜的案例,當屬因為高雄氣爆而下台的吳宏謀,之後居然可以擔任交通部長。普悠瑪號出軌事件再度下台後,還能夠轉任中華郵政董事長。這種政壇奇蹟,不要說強調責任政治的西方民主國家難以發生,對幹部要求甚嚴的中共官場基本上零容忍,即使是不受綠營選民肯定的馬英九時期,更是絕無可能。

包括普悠瑪號出軌事故在內,2018年發生了幾個民進黨治理失能的標誌性事件,咸信這也是當年末民進黨敗選的主因之一。然而,在2019一整年民進黨以「香港反送中」和「王立強事件」為劇本所主打的「反中仇陸」選舉基調下,多數台灣民眾選擇吞下「芒果乾」、接受虛構的危機,而忽視了民進黨的治理失能,是更加真實且近在咫尺的危險。於是民進黨得以在幾乎沒有改革2018年弊病的情況下就贏得大選,他們當然有理由覺得民眾其實不在乎,所以也不需要重視這些問題。

20201118-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18日於立院交通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吳宏謀是民進黨蔡政府執政的「經典」,因為高雄氣爆下台却能出任交通部長,為普悠瑪事故下台,却還能轉任中華郵政董事長。(顏麟宇攝)

進入2020年後,延續著勝選的氣勢和「反中仇陸」的基調,再加上「防疫神話」的加持,以及全面配合美國川普政府進行各種反中政治表演,在鋪天蓋地的內外宣傳之下,民進黨實現了對整個社會監督制衡力量的全面壓制,他們敢於突破法律和道德的邊界,並且無視任何批評的聲音而我行我素。

這其中當然有在野黨制衡效能不彰的因素。然而,當社會上大部分的民眾選擇向民進黨臣服,寧願沉浸在以不實宣傳建構起來的烏托邦中,也不願正視社會上不斷浮現的治理崩壞的現實,那麼監督的力量自然也大打折扣。即使部桃醫院的事件和陳時中在疫苗採購過程中的連篇謊言,就已經暴露出這個政府是以怎樣一種輕挑和投機的心態,在面對防疫這件攸關全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大事。

但只要不死人、不出太大的包,大家也就不在意,上焉者依然自我感覺良好,下焉者則繼續歌功頌德,馬照跑舞照跳。這種心存僥倖的心態,正是空有兩年多的時間可以改善台鐵的狀況,但卻仍再度發生憾事的社會心理背景。

如今,太魯閣號慘重傷亡的事實擺在眼前,似乎突然讓大家從夢中驚醒,不情願地面對這一切。已經全面執政、而且邁入第二個任期的蔡英文政府,無論如何都難辭其咎。另一方面,就算民眾再怎麼習慣性偏袒,但這次出的包實在太大,想要在認知上接受自己沒有道義責任,不把自我反省的道德壓力轉為批判民進黨的動力,展現出一點身為公民的自覺和自尊,似乎也不太可能。

面對這樣的狀況,民進黨能想到的化解之道,還是那個讓他們從高雄氣爆脫身的老方法。由政府出面發動,再由親綠網紅帶頭捐款,側翼網軍勸募,透過把捐款變成全民運動,既可以轉移焦點、擺脫究責壓力,又可以重整士氣,緩解綠營支持者、乃至於台灣社會的道德焦慮感,可謂是一舉數得。

不過,就像已經有評論指出的,這次太魯閣號事故基本上屬於人禍,並非天災。如果真的要賠償,理應由政府或包商出面負責,向民眾勸募的正當性很弱,更何況還事主變公親,由理應被究責的執政黨出面勸募。

說穿了,所謂幫助受害者只不過是表面的理由,他們甚至連善款的用途都還沒想好。募款只不過是民進黨的政治工具,主要的動機還是利用民眾的單純和愛心,試圖在過程中讓社會不自覺的分攤責任,並結合側翼轉移焦點、改變民眾的認知,以此來對抗批判的聲音、壓制對政府不利的輿論風向。

民進黨會想這樣做並不意外,但一個巴掌拍不響,他們敢於提出這個策略,就已經預期應該有不少人會積極響應。事實上,歐陽修在「縱囚論」中,對於類似的情境早就有非常深刻的分析。他認為唐太宗縱囚的動機就是為了獲得名聲、而囚犯的目的則是被特赦,他更直言道,這種心態就是「上下交相賊」。

同理,「勸募」之所以和「縱囚」一樣具有政策上的吸引力,當然是因為有關各方可以在幫助受害者這個道德制高點下各取所需。民進黨政府得以轉移焦點、擺脫責任,親綠網紅捐小錢、賺大錢,名利雙收。網軍側翼也趁機拚業績、賺零用錢。而熱情善心的民眾也獲得自我實現,如果善款最終能妥善運用的話,受害者也覺得被社會關懷和幫助,似乎是一個短期內所有人都得利的好政策。

然而,歐陽修對「縱囚」的評價是「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爲之爾。若屢爲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爲天下之常法乎?」實際上,無論是歐陽修還是唐太宗都知道,這種事只能偶一為之,否則如果罪犯都知道主事者貪圖虛名,只要配合演出,最後都能無罪開釋,那麼長期下來還不治安敗壞、天下大亂?

如果歐陽修還在世,當他看到台灣民眾「縱放」民進黨及其擁躉的次數,以及後果,恐怕都會膛目結舌。誠然,有不少民眾自認為是出於善心和對同胞的關懷而捐款。然而,如果間接造成幫民進黨政府轉移焦點的效果,那麼響應募捐更像是一種社會集體卸責的默契,不但幫助執政黨擺脫政治責任,同時也躲避了自己身為公民的未盡監督之責,等於替下一次的災難埋下伏筆。

政府勸募越積極、捐款的人數和金額越多,就更加預示著長期而言台灣治理環境的崩壞程度。這或許就是當代台灣社會正在上演的「現代縱囚論」戲碼,所能提供給我們的一點小啟示。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研所碩士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廣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